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中国初创企业打造2800颗超级计算机卫星的庞大系统,实现太空计算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03日 17:45 2 admin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中国初创企业打造2800颗超级计算机卫星的庞大系统,实现太空计算

中国商业航天企业ADA Space于7月31日在江苏无锡正式发布其第二批智能计算卫星星座计划,这一代号为"梁溪"的新星座将由12颗卫星组成,总计算能力达到20 POPS(每秒千万亿次运算),相比今年5月发射的首批卫星提升了四倍。

全球首个商业化太空AI计算星座成型

ADA Space的"星算"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其雄心勃勃的目标——最终构建包含2800颗超级计算机卫星的庞大系统。这一项目代表了中国在太空计算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标志着全球首个专门构建的商业化AI卫星星座正在成为现实。

中国初创企业打造2800颗超级计算机卫星的庞大系统,实现太空计算

2025年5月14日,一枚载有空间计算卫星星座的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从中国西北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图片来源:新华社

今年5月14日,"星算"项目的首批计算卫星通过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创造了世界首个太空计算星座的历史。这批初代卫星提供5 POPS的计算能力和30TB的存储容量,配备了星载智能计算和星间通信系统,具备在轨计算能力。

相比之下,即将部署的"梁溪"星座在计算性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20 POPS的计算能力意味着这12颗卫星能够在太空中进行更加复杂的AI推理和数据处理任务,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撑。

据ADA Space透露,第二批和第三批计算卫星的研发和部署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中,这表明该公司正在按既定计划快速推进其太空计算网络的建设。

首个客户验证在轨AI应用可行性

在发布新星座计划的同时,ADA Space宣布"星算"项目正式向首个客户——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交付服务。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太空计算技术从实验阶段迈向实际应用。

据公司介绍,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光学卫星目标检测算法模型已成功部署到在轨AI计算载荷上,并完成了实时推理任务。这次成功验证不仅证明了在轨AI计算载荷与遥感智能检测模型的兼容性,也为后续的在轨AI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种在轨处理能力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卫星数据处理模式需要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回地面进行处理,不仅耗时较长,还受到通信带宽的限制。而太空计算技术允许卫星直接在轨道上处理收集的数据,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减少了对地面通信资源的依赖。

技术优势与挑战并存

ADA Space执行副总裁赵宏杰表示,这些计算卫星不仅对推进太空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支持低地球轨道、月球和火星任务方面,还为测试大规模计算架构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并为地球和低空领域的未来应用提供服务。

太空环境为计算提供了独特的优势。航天知识杂志主编王亚男指出,太空中的低温环境和充足的太阳能为实现低能耗、可持续的太空计算提供了天然优势。在太空中,计算设备可以利用宇宙的自然低温进行散热,而太阳能板则可以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

然而,太空计算也面临着严峻的技术挑战。太空环境的恶劣条件,包括近真空状态、高辐射、微重力和极端温度波动,要求使用专门的材料和抗辐射加固组件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长期运行能力。这些特殊要求不仅增加了技术复杂性,也提高了成本。

国际太空观察专家安德鲁·琼斯在分析中指出,虽然美国和欧洲已经在太空中测试了边缘计算技术,但中国的这一协作努力似乎是首个大规模部署专门构建的AI星座的项目。这一评估凸显了中国在太空AI计算领域的领先地位。

随着"梁溪"星座计划的推进,ADA Space正在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太空计算网络。这一网络不仅将为太空探索任务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撑,还可能为地球上的各种应用场景提供新的计算资源,开启太空计算商业化应用的新时代。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