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中国团队称美国地球成像卫星舰队正在制造“低成本轨道地雷”

百科大全 2025年08月03日 09:08 2 admin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中国团队称美国地球成像卫星舰队正在制造“低成本轨道地雷”

近地轨道正变得越来越拥挤,而一场关于太空安全的国际争议正在升温。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团队近日发布报告,严厉批评美国Planet Labs公司运营的全球最大地球成像卫星星座,将这些鞋盒大小的立方星称为"低成本轨道地雷",警告其对太空作业安全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

这一批评直指当前商业航天发展中的一个核心矛盾:如何在追求低成本、大规模卫星部署的同时,确保太空环境的长期可持续性。Planet Labs的Dove星座自2013年以来已发射数百颗立方星,为全球提供日常中等分辨率地球表面成像服务,彻底改变了商业地球观测产业的格局。

中国团队称美国地球成像卫星舰队正在制造“低成本轨道地雷”

俄亥俄州凌欣 发布时间:7月30日晚8点

数据揭示的潜在危机

中国研究团队利用自主开发的追踪平台对Dove星座进行了深入分析,其发现令人担忧。截至7月初,已发射的662颗Dove卫星中,超过80%已经脱离轨道,这一比例远高于传统卫星星座。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卫星缺乏推进器系统,无法进行主动轨道控制,只能依靠大气阻力自然衰减实现脱轨。

研究团队在7月21日发布的分析报告中指出,超过100颗Dove卫星在包括美国太空军追踪网站在内的公共数据库中被分配了"错误或虚假"的识别代码,缺乏准确的轨道数据。这种信息不透明不仅增加了太空态势感知的难度,也为潜在的轨道碰撞埋下了隐患。

"Dove星座以其低成本、高频次观测模式重塑了商业地球观测产业,"中国研究人员在报告中写道,"然而,它可能正在将宝贵的近地轨道变成危险的'雷区'。"

这一评估反映了国际太空界对商业卫星快速增长带来的安全风险的日益关注。随着SpaceX、OneWeb、亚马逊等公司计划部署数万颗卫星的巨型星座,近地轨道的拥挤程度正在急剧上升。

监管真空下的太空竞赛

Planet Labs的商业模式代表了"新太空"经济的典型特征:通过大量部署小型、低成本卫星来实现规模效应。该公司的立方星单颗成本约为数万美元,远低于传统大型卫星的数亿美元造价。这种模式虽然大幅降低了太空服务的门槛,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太空交通管理挑战。

目前,国际太空法主要基于1967年的《外层空间条约》,该条约制定于太空活动相对稀少的时代,对于当今大规模商业卫星部署缺乏具体的约束机制。虽然各国都有义务监督本国太空活动,但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和执行机制。

美国作为Planet Labs的监管方,通过联邦通信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对商业卫星进行许可管理。然而,批评者认为这些监管措施主要关注频谱分配和对地观测许可,对轨道环境保护的要求相对宽松。

中国研究团队的批评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在太空治理理念上的分歧。中国一直主张建立更严格的国际太空行为准则,强调太空活动的可持续性。而美国则更倾向于市场驱动的自我监管模式,认为技术进步和商业竞争能够自然解决太空安全问题。

寻求平衡的未来路径

这场争议的核心在于如何平衡商业创新与太空安全。支持者认为,像Dove这样的低成本卫星星座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获得太空服务的机会,推动了地球观测技术的民主化。批评者则担心,缺乏有效监管的快速部署可能导致近地轨道环境的不可逆转恶化。

近年来,国际社会已经开始关注太空可持续性问题。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正在制定太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准则,欧盟提出了太空交通管理倡议,而美国也在考虑更新其商业太空监管框架。

然而,技术发展的速度往往超过监管跟进的步伐。随着更多国家和私营公司进入太空领域,建立有效的国际协调机制变得越来越紧迫。中国研究团队的警告,无论其动机如何,都提醒国际社会需要更加重视太空环境保护,建立更完善的太空治理体系。

对于Planet Labs等商业公司而言,如何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提高太空安全标准,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挑战。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利益,也关系到整个人类太空活动的可持续未来。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