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华中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患者康复一个月:“我可以自己喝水了!”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01日 19:58 2 admin

湖北日报讯(记者龙华、李雪茹、通讯员田娟)“我的手又回来了,可以自己喝水了!”8月1日,58岁高女士头戴着磁吸脑信号采集器,仅凭意念驱动控制戴在右手上的气泵手套,稳稳地完成抓握并移动水杯。她既惊喜又兴奋地感叹,“身体和大脑重建连接的感觉真好!”

华中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患者康复一个月:“我可以自己喝水了!”

3年前,高女士因严重车祸导致高位截瘫,生活完全无法自理。虽然近年来,她一直在进行康复治疗,但上肢仍无法做拿、握等精细的活动,双下肢仍处于瘫痪的状态。

6月28日,在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唐洲平教授的指导下,该院神经外科舒凯、胡峰医生团队为高女士实施手术。在神经外科机器人导航下,医生将两根电极精准植入到患者左侧脑部硬膜外手部运动和感觉区,同时在皮下埋藏1元硬币大小的记录设备。整个手术不侵入脑组织,仅用2个多小时就顺利完成。

华中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患者康复一个月:“我可以自己喝水了!”

脑机接口主要分为非侵入式、半侵入式和侵入式。高女士植入的为半侵入式脑机接口,电极置于颅骨下、大脑皮层上方,俗称“开颅不入脑”。目前,出院在家的高女士,通过医生指导每天完成康复训练。她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演示,给设备连上电源后,拿出一根带电线的硬币大小解码器,与植入大脑皮层下的记录设备磁吸连接,戴上气泵手套,对着一块专用显示屏的指令“想象动作”,就能实现控制手套抓握东西、抬手移动等训练。“每天练1个小时,还挺轻松的。”她表示,对逐渐恢复抱有信心。

舒凯医生介绍,术后,设备开机第一天,脑机接口对高女士神经信号的“解码率”已达到92%。在其康复过程中,通过精准的脑信号捕捉和传输,外部设备能够根据高女士的脑部指令进行相应的动作反馈,实现“脑控训练促进神经再生”,促进部分神经恢复,重建受损脊髓与大脑之间的信息通路,帮助她逐步恢复上肢的运动能力。随着时间推移,高女士的肌力会显著提升,未来有望独立完成吃饭,穿衣等精细动作。

1973年,美国计算机教授雅克·维达尔首次提出“脑机接口”概念。这种变革性的人机交互技术,能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直接连接,实现“脑”与“机”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换,在医疗、教育、游戏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24年,工信部将脑机接口列入未来产业十大标志性产品。同年6月,《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将脑机接口列为未来健康领域的重点方向。今年3月31日,湖北率先发布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让这一前沿科技正式步入民生领域。

我国现有脊髓损伤患者人数约400万,且每年新增9万人左右,85%为中青年人。舒凯说,脊髓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脑机接口技术的出现,让瘫痪患者能够重新掌控生活。当前,该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不仅在神经康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济医院党委书记、神经内科唐洲平教授说,从实验室到临床,脑机接口不同技术路线的医学研究正在同济医院并行探索。通过研究型病房、临床门诊、临床试验、院企实验室、成果转化、学术期刊六大板块联动,医院不断缩短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距离,让更多患者享受到高科技医疗服务。同济医院将以脑机接口技术为战略突破点,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全力推动“自主创新、服务国家战略”核心要求的全面落地与深化落实,助力我国在该领域实现从跟跑向领跑的跨越。

据悉,高女士的手术属于全国首个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项目,该项目由同济医院等全国12家医疗机构共同参与。自6月5日同济医院开设脑机接口咨询评估门诊以来,已接诊和评估包括内蒙古、山东、江苏等全国各地患者100余人,多项无创和有创的脑机接口临床研究正积极开展中。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