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钻孔灌注桩施工,为什么要跳打,间距是多少?是否有规范依据?

抖音推荐 2025年07月27日 17:22 1 admin

在我们桩基础工程施工图纸中,通常在图纸总说明中都会明确灌注桩施工间隔跳打法。有些图纸对间隔跳打的间距要求是2.5D(D表示桩直径,即2.5倍桩径),有些图纸的跳打间距要求是3D或者4D。但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为什么要间隔跳打,跳打的间距是多少?是否有规范依据呢?如果不间隔跳打施工是否可以呢?

钻孔灌注桩施工,为什么要跳打,间距是多少?是否有规范依据?

一、规范依据

首先,间隔跳打法作为一种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措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属于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并非技术规范规程。因此,我们应该查阅《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在第 6.3.24 条明确指出:“旋挖钻机成孔应采用跳挖方式,钻斗倒出的土距桩孔口的最小距离应大于6m,并应及时清除。应根据钻进速度同步补充泥浆,保持所需的泥浆面高度不变。”

钻孔灌注桩施工,为什么要跳打,间距是多少?是否有规范依据?

在第 6.6.5 条明确指出:人工挖孔桩的孔径(不含护壁)不得小于0.8m,且不宜大于2.5m;孔深不宜大于30m。当桩净距小于2.5m时,应采用间隔开挖。相邻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4.5m。

钻孔灌注桩施工,为什么要跳打,间距是多少?是否有规范依据?

因此,《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提及钻孔灌注桩的跳打,但未明确跳打的间距参数要求。

二、跳打工艺的技术目的

1、土体稳定性控制:灌注桩施工时,成孔会破坏土体原有应力平衡。若相邻桩连续施工,新孔的成孔压力可能导致已成孔未灌注的桩孔壁坍塌(尤其在砂土、软土等易坍地层)。跳打通过间隔施工,为了避免施工机械、土体挤压等动态因素对相邻桩的影响,为土体提供恢复期,减少坍塌风险。

2、混凝土质量保护:后施工桩的机械振动或土体挤压可能扰动先施工桩的未凝固混凝土,导致桩身缩颈、断桩。跳打可避免此类干扰,确保混凝土强度形成。

3、施工效率优化:跳打允许多台机械交叉作业,减少设备闲置时间。例如,在群桩施工中,按“1-4-7-10-2-5-8-11…”的跳打顺序,可同时开展多桩位的成孔、钢筋笼安装等工序。

三、结论

虽然《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未明确跳打的间距要求,但在工程实践中,我们设计或施工应结合地质条件(如回填土、含砾黏土、岩溶、流砂等复杂地层)、桩型和地方规范,综合确定跳打间距及施工顺序,确保桩基质量与施工安全。

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