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全球首个商代陶片AI拼合大赛启动 2万片商陶碎片邀AI破解三千年文明密码

百科大全 2025年07月27日 14:31 1 admin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传来重磅消息——由北师港浸大高等研究院与山东大学考古学院联合发起的“大辛庄陶片拼合AI挑战赛”正式启动。这是全球首个针对商代陶片的AI拼合赛事,主办方首次向全球开放济南大辛庄遗址H690灰坑出土的近2万片商代陶片数据,邀请全球数据科学家、AI开发者与考古学者用算法“拼接”三千年文明碎片,为AI赋能考古研究树立全新标杆。

全球首个商代陶片AI拼合大赛启动 2万片商陶碎片邀AI破解三千年文明密码

沉睡于济南大辛庄遗址的商代陶片,是解开商王朝东方文明的关键钥匙。作为商王朝在东方的重要中心,大辛庄遗址H690灰坑曾是储藏窖穴,后堆积形成14层垃圾坑,出土的陶片、动物骨骼等文物,记录着商族与东夷族互动的历史细节。但这些陶片在地下埋藏三千年,历经风化、磨损与颜色失真,且原始器物碎片未必完整留存,让考古工作者面临巨大挑战——传统人工拼对不仅耗时数年,复原率还不足10%。此次大赛向全球公开的近2万片陶片数据,堪称“考古界真实难题”:每片陶片都附带正反两面超清图像、唯一编号、出土层位等详细元数据,参赛者需直面陶片风化、缺失等真实困境,用AI技术突破人工拼合的局限。

此次比赛中,参赛者需要通过AI算法提升陶片拼接效率与准确性,具体围绕两大核心任务设计模型:一是断茬匹配拼合,基于边缘几何与纹理推断陶片邻接关系,如同让AI“识别”陶片的“断裂指纹”;二是器形三维重建,将碎片重新“拼回”完整器形,让破碎的陶罐在数字世界“重生”。赛事评委由数学、考古、计算机等多领域权威专家组成,将从拼接准确度(70%)、器形完整度(15%)及方案创新性(15%)三大维度评选。所有参赛模型及代码将授权用于学术研究与教育公益,为计算考古学积累“通用解法”。

“过去靠手铲、毛刷和放大镜,如今把显微镜交给算法。”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方辉教授的比喻道出了AI对考古的意义。他强调,H690灰坑陶片藏着商代生产组织、工匠风格的密码,AI的加入能让考古学家“看得更深、拼得更快”。北师港浸大副校长周永明则将大赛视为“多学科交叉的试验场”:“每一行代码都在重组文明碎片。”他指出,AI与考古的结合不仅能提升效率,更能为全球计算考古学建立新范式。考古学家荆志淳教授提醒,此次挑战并非简单“拼图”——现有AI算法擅长识别彩绘、纹饰,而商代无纹饰陶片需靠断茬与材质分析,这正是推动AI与人文社科交叉的关键:“参赛者解决的不只是陶片拼合,更是AI在无特征物体识别、三维重建等基础问题上的突破。”

从人工拼合的10%复原率,到AI可能实现的突破;从沉睡地下三千年的陶片,到全球学者共同解码的数字数据——这场大赛不仅是技术与历史的对话,更是一次文明传承的创新实践。随着全球参赛者的加入,那些破碎的商代陶片,正有望在代码中重获“完整生命”。

文|何叶舟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