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为什么还有人拒绝使用AI?

抖音热门 2025年07月27日 13:03 1 admin

当 AI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写字楼与菜市场,却仍有人高举“拒绝”旗帜——他们并非技术恐惧者,而是在捍卫“被盗的劳动”与“被稀释的人性”。从好莱坞编剧罢工到程序员博客声明,从坚持手敲小说的作者到关掉 ChatGPT 的自媒体人,这篇文章带你走进“AI 抵抗者”的真实世界:他们担忧训练数据的道德原罪,警惕提示词取代专业技能,更恐惧人类在不知不觉中把思考、情感与主体性交出。拒绝 AI 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役吗?答案或许关乎我们每一个人是否还能继续成为“自己”。

为什么还有人拒绝使用AI?

Refusing to use AI, It’s a losing battle.(拒绝使用人工智能,即便这场战役注定失败。)这是五月份,Jess Johnston(杰斯·约翰斯顿)和Amy Weatherly(埃米·韦瑟利)在她们共同的Facebook账户上发布的内容。

Jess 和 Amy 是美国知名作家,社交媒体上拥有近200万粉丝,两人合著的书籍更是在2022年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年度畅销书。

Jess 和 Amy 提到:虽然拒绝使用AI这种坚持注定失败,虽然每个月的收入都在因此下降,但我们仍然认为“真实的人,以有意义的方式书写,表达和创作带来的东西,是AI永远也无法赋予的。”

为什么还有人拒绝使用AI?

Jess和Amy的社交媒体截图

但这样的行为显然与今天正在发生的事情格格不入,AI正在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上海外滩的高级写字楼,到四川三线城市的菜市场,每天都有无数人在和AI发生着无数次交互。这是属于AI时代的狂热,新神崛起。

按常理而言,这种背景下「拒绝使用AI」应该是一种绝对的小众行为。但出乎意料的是,在Jess和Amy帖子的评论区,许多人向她们表达了支持,并表示自己也同样在抵制AI。

甚至在国内,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数。如果我们在小红书上搜索关键词,就会看到许多相关的帖子,他们高喊拒绝AI的口号,细数使用AI的弊端,并坚持用一种传统的方式进行创作。拒绝使用AI似乎并不是一个小众行为。

那么,对于从小学习近代史的中国人而言,大家其实比谁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也比大多数人更愿意接受新事物和新技术。

但即便是这种情况下,当AI明确成为「未来」的代名词之后,为什么仍然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固执的拒绝使用AI,甚至宁愿被贴上保守、固执、传统的标签呢?这些拒绝使用AI的人,他们真的仅仅只是现代意义上的卢德分子吗?

在AI浪潮中,拒绝者的坚持到底是迟钝的顽固,还是对人性与创造力的捍卫?

01 AI和被盗的劳动

1811年的一个夜晚,英国诺丁汉郡的一帮纺织工人在夜色的掩护下冲进一家工厂,并砸毁了这里所有的纺织机。

这是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轰轰烈烈的卢德运动的开端,当时由于珍妮纺织机等新技术的出现,大量的纺织工人开始失业、工作时间被延长、工资下降,于是机器被认为是导致这一切苦难的罪魁祸首。卢德运动从1811年3月在诺丁汉爆发,到1813年初在政府的严厉镇压下逐渐平息,持续的时间不过两年。但从广义,200多年之后,卢德运动还在持续发生。

2023年5月,美国编剧工会(WGA)开始了一场长达148天的大罢工。两个月之后,SAG-AFTRA(美国演员工会-美国广播电视艺人联合会)带着好莱坞的演员们也加入了这场战斗。

为什么还有人拒绝使用AI?

美国编剧工会成员在洛杉矶福克斯工作室外举行罢工 美联社拍摄

好莱坞的编剧和演员们担心,自己剧本、肖像、声音和表演数据都会被用作AI训练,他们自己不仅无法从中获得报酬,未来还可能被AI生成的内容所替代。于是,他们强调人类创作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并对影视行业使用AI提出了一系列限制。比如要求生成式AI只应作为辅助工具,绝不能替代人类编剧,且禁止使用AI生成剧本;比如制片方如果AI合成的演员必须告诉工会,如果使用演员的数字肖像必须征得演员同意,且支付相关报酬……这场大罢工被认为是全球第一次针对生成式AI在工作场所使用而进行的大型劳资纠纷,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关于人类劳动和AI创作的广泛讨论。

但这场讨论并没有持续多久,一百多天后,随着工会和相关企业达成协议,编剧和演员们复工,关于人类创作价值的讨论也随之戛然而止。

AI的技术开始突飞猛进,人们开始重新沉浸到AI带来的巨大历史机遇当中,而逐渐忽略了当初迫在眉睫的问题。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在获得利益之后便丢弃了对「拒绝AI」的坚持。比如来自英国的虚幻引擎UI程序员Ben,他就在自己的博客首页郑重的发布了一项关于“我为什么拒绝使用AI”的声明。

为什么还有人拒绝使用AI?

Ben的博客介绍页面,他在博客底部备注,该社区有人工创建

Ben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已有十余年的时间,并曾在Epic Games参与《堡垒之夜》等知名游戏的开发。他详细列举了十七项拒绝使用AI的原因,其中开头就提到,大模型是建立在“被盗的劳动力”之上的,而且它会让人“去技能化”。

Ben看来,“大模型是基于人类创作者的成果进行训练的,但一些公司基于盗取的创作者成果进行模型训练,然后又将训练好的模型卖回给创作者,这是不道德的。”

这一点和好莱坞罢工的编剧、演员的观点一致,而且许多拒绝使用AI的人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比如一位自媒体从业者表示:“我非常理解,我想任何一位愿意认真创作内容的人,应该都难以容忍自己辛苦产出的心血被工具冷冰冰的肢解,再被他人堂而皇之地拿去利用。”

为什么还有人拒绝使用AI?

网络上大家关于自己为什么拒绝使用AI的讨论流言

02 去技能化?

如果说卢德运动代表了对技术替代的本能抗拒,那么如今的‘AI抵抗者’则多了一层文化和价值的复杂考量。而在这一切背后,一个更深层的忧虑是AI对我们自身能力的侵蚀——去技能化。注意,这里并不是指AI会取代许多人的工作,而是说AI会让许多人丧失劳动技能。

Ben认为,如果大家越来越多的依赖大模型来完成工作,那他们将从拥有独特技能的工作者变成只知道如何输入提示词的通才工作者,这将导致工人更容易被取代,从而压低他们的工资,类似于工业革命时期工匠沦为工厂工人的情形。

“我不想成为可替代的提示词工作者。”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项研究表明,依赖聊天机器人完成初始任务的人,即使后来不再使用该工具,大脑活跃度仍可能相对较低。

为什么还有人拒绝使用AI?

MIT论文相关数据截图

虽然研究人员强调,由于这项研究的样本数量太少,且持续时间较短,所以无法说明习惯性使用聊天机器人是否会长期重塑我们的思维,但它确实给我们带来了长期使用AI的另一种担忧。

许多人也开始在生活中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一位短视频从业者向「有界UnKnown」表示,自己长期使用AI来撰写脚本之后,现在再自己上手已经会感觉到困难。

Ben认为,大模型从根本上不利于人类学习。“我认识一些研究人员,他们使用大模型编写Python脚本来使数据可视化,因为他们想要专注于研究所以不愿意花时间来学习他们想要使用技术细节。”

他认为这是使用大模型带来的“惰性”,就像一些大学生使用大模型来撰写论文,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论文写了什么东西,甚至无法理解论文所表达的意思。

为什么还有人拒绝使用AI?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