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易艳刚:我带领团队用半年做了一个500万粉丝的科技号

百科大全 2025年07月27日 08:48 1 admin
易艳刚:我带领团队用半年做了一个500万粉丝的科技号

易艳刚

3月初,我收到一张截图:腾讯马化腾给《新华每日电讯》的“新华智见”视频号点了赞。当时,这个全新的科技视频号上线刚满百天,没有花一分钱推广,却已在科技圈悄悄攒下口碑。

7月初,开号半年多的“新华智见”粉丝数突破500万。而视频号互选平台公开显示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粉丝量超500万的账号仅有44个。

易艳刚:我带领团队用半年做了一个500万粉丝的科技号

易艳刚(左二)在第四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上介绍“新华智见”。

“新华智见”是什么?它是一个让人涨知识、开眼界的平台。有粉丝留言说:别的短视频刷太久会有负罪感,但刷“新华智见”收获满满。航天员在太空如何理发洗澡?如何用DeepSeek做PPT?电饭煲如何知道饭已经熟了?国产机器人哪家强?“班味”是什么味儿……如何回答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正是我们每天都在琢磨的事儿。关注“新华智见”之后,很多人以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有了答案。

做“新华智见”,其实是一次“逆潮流而动”的冒险。几年前,我们创办电讯抖音,2年内涨了4000万粉丝,最快的时候3个月涨粉1000万。然而,在信息严重过载的当下,综合类资讯号慢慢不“香”了。当有的媒体开始每天发大量“新黄色新闻”博眼球时,我们决定换一个新的赛道——与其在红海裹挟中内卷,不如在蓝海里种一棵独一无二的树。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去年12月开号时,DeepSeek还没有一夜全球爆火,宇树机器人还没成为流量密码,“杭州六小龙”这个词更是闻所未闻。但作为在一线战斗了16年的“新闻老兵”,我相信: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需要有人慢下来将故事慢慢讲;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也需要有人用通俗形式给大家做有意思的科普。

经常有人说,现在做新媒体是“00后做、90后审、80后向70后解释”。现在很多新媒体“小编”都很年轻,但正因为“新华智见”由我这个80后操盘,它一出生就带着点“不闹腾”的脾气——不浮躁,不喧哗,每天像老匠人打磨器物一样,只发20多条视频,但每条都要经得起细细琢磨。

易艳刚:我带领团队用半年做了一个500万粉丝的科技号

易艳刚在四川省达州市金石镇柳潭村采访。

“老兵”的优势,就是少了些对流量的焦虑。当其他媒体卷数量、卷时长、卷排名之时,我们选择了卷“价值密度”;当别人追着流量跑时,我们选择了蹲下来研究受众需求。

“新华智见”出圈后,一些兄弟媒体以及社内多个部门,也开了科技垂类号。很多人好奇,“新华智见”半年涨粉500万的流量密码是什么?如果真有流量密码,大概就藏在平均每天睡眠不到5小时的笨办法里,藏在上下班路上都在琢磨的一个个选题里,藏在对每一条视频的数据分析里,藏在对电讯、对新媒体工作的热爱里——热爱可抵万难。

从微博、微信公号到“抖快视”,一路走来,我越发觉得: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竞争越是“白热化”,对内容策划的要求越高。“内容为王”这四个字,在融媒时代没有过时;“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质量策划,永远不缺观众。

当年轻人把“新华智见”内容转到“相亲相爱一家人”微信群,当父母把我们的科普视频转发给孩子,当老师根据我们发的内容编写模拟考题,当越来越多科技企业主动求合作,那种踏实感、满足感,比任何流量数字都动人。而这足以说明:慢一点、细一点、精一点、深一点,这条路没有错。

更让我心安的是,“新华智见”不仅长在新媒体的田里,更扎根于传统报刊业务的土壤之中。不管融媒转型走多远,都没有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这些年,我们在融媒转型方面出新出彩,但传统采编业务的创新须臾未停,在做“新华智见”账号的同时,报纸“新华智见”版面同样可圈可点。媒体融合不是“另起炉灶”,深度融合、相辅相成才是正道。

前不久,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寄语学生,要“像农民一样思考”。其实,做新媒体也像种庄稼——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急不得,你对土地真,土地就对你真。最近,“新华智见”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署评选的“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这是一份令人鼓舞的半年总结。我想,无论媒介形态如何变化,坚持“思想深度+技术锐度+传播温度”,融媒创新依旧大有可为。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