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手机市场,续航能力已成为用户选购的核心指标。随着技术突破,大电池手机不仅能满足“两天一充”的需求,还能兼顾轻薄与性能。本文精选三款配备7...
2025-07-27 0
中国科技发展这些年,盾构机技术的突破绝对算得上一个硬核亮点。
可最近几年,网上老有人嚷嚷,说中国花了20年心血搞出来的盾构机,卖到国外的价格居然只有国外同行的1/10,这不是“贱卖技术”是什么?这话听着挺刺耳,但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儿?
盾构机,全名叫盾构隧道掘进机,简单点说,就是挖地下隧道的大家伙儿。地铁、高铁、水利工程,哪哪儿都少不了它。因为技术含量高,效率又快又安全,所以被业内称为“工程机械之王”。
可你知道吗?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在这块儿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会,全靠进口。1996年,为了修秦岭隧道,中国铁道部咬咬牙,花了快8个亿,从德国买了两台二手盾构机。
结果呢?这玩意儿不光贵得离谱,还老出毛病。更气人的是,设备坏了,德国技术员过来修的时候,直接拉警戒线,不让中国工程师靠近。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憋屈吧?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中国人下定决心:这技术,咱得自己搞出来!
2002年,国家把盾构机研发列进了863计划,这可是高科技攻关的大项目。中铁隧道集团牵头,拉了一帮工程师开始干。
起步的时候,真是啥都没有。没有技术资料,没有现成专家,连像样的设备都没有,就靠几张模糊的图纸和拆开的二手盾构机摸索。
那几年,研发团队没日没夜地泡在厂房里,反复试,反复改,终于在2008年,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土压平衡盾构机“中国铁路1号”在天津下线了。
2009年,这台机器上了天津地铁3号线的工地,一路挖过去,地面沉降控制在3毫米以内,干得漂漂亮亮。这一下,中国盾构机技术算是迈出了第一步。之后几年,技术突飞猛进。
2016年,铁建重工搞出了“望京一号”和“中原一号”,专门给高铁项目用,硬是扛住了复杂地质的考验。到2023年,“定海号”和“甬舟号”超大直径盾构机又横空出世,直接把中国推到了世界顶尖水平。
现在咋样?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盾构机生产国,市场份额占了70%以上。不光国内地铁、高铁用得欢,还卖到了新加坡、韩国、意大利这些国家,给人家修地铁、建隧道,口碑杠杠的。这20年,从啥也不会到全球领跑,靠的是真本事。
为啥有人喊“贱卖技术”?主要是因为中国盾构机卖到国外的价格,确实比国外同行低不少。国外盾构机,比如德国、日本的品牌,平均每米直径的价格在150万美元左右。而国产盾构机呢?大概在50万到75万美元之间。
那为啥价格差这么多?有几个原因。
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低。这个大家都懂,中国的工业体系全,产业链条成熟,生产效率高。盾构机的核心部件,比如刀盘、液压系统这些,国产化率从早期的60%涨到了现在的90%以上。自己造比进口买便宜多了,自然成本就压下来了。
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德国、日本这些老牌子,在国际市场上混了几十年,客户认他,愿意掏高价。中国盾构机虽然技术不差,但毕竟是后起之秀,名气没人家响。要想抢市场,咋办?只能靠性价比,先把客户拉过来再说。
跟国家战略也有关系。中国这些年推“一带一路”,基建是重头戏。盾构机作为基建神器,卖得便宜点,能帮着打开市场,还能拉近跟沿线国家的关系。
比如2019年,铁建重工的“胜利号”盾构机卖到俄罗斯,干莫斯科地铁的活儿,价格比进口设备低一大截,但干活效率高,地面沉降几乎为零,俄罗斯人用完直呼“值”。
所以,说“贱卖技术”其实不太公平。低价不是随便卖,而是有策略的。中国盾构机靠着高性能、低成本,硬生生从国外手里抢下了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国盾构机的出口量翻了好几倍,2022年出口额已经超过10亿美元。这哪是贱卖,分明是聪明打法。
盾构机这20年的故事,挺值得琢磨,对中国其他技术领域也有不少启发。
首先,核心技术得自己攥着。过去没技术,买设备被人卡脖子,维修还得看人脸色。现在呢?中国盾构机不仅能自己造,还能卖出去,靠的就是自主创新。别的领域,比如芯片、新能源这些,想不被掐脖子,也得走这条路。
其次,人是关键。盾构机能搞出来,靠的是那帮工程师没日没夜地干。他们从零开始,一点点试出来的经验,现在变成了行业里的顶尖人才。技术创新,归根结底是人的创新,培养好人才,比啥都重要。
再一个,市场策略得灵活。盾构机为啥能卖出去?不是光靠技术牛,还得会打价格战,会找客户需求。别的行业也一样,光技术好不行,得让市场接受你。这几年“中国制造”能崛起,不就是靠的这股子灵活劲儿吗?
当然,跟国外比,中国在高端技术上还有差距。品牌、技术壁垒这些东西,不是一朝一夕能追上的。盾构机是成功了,但其他领域,比如高端机床、航空发动机这些,还得加把劲儿。
有人可能会问,技术这么牛,为啥不卖贵点,多赚点钱?这话听着有道理,但现实没那么简单。
国际市场上,价格不是你想定多高就多高的。新玩家想挤进去,得先证明自己。中国盾构机要是上来就卖跟德国、日本一样的价,谁买啊?客户又不傻,肯定选熟牌子。所以,先用低价站稳脚跟,等口碑和技术都硬了,再慢慢提价,这是条稳扎稳打的路。
再说,卖得便宜也有大回报。盾构机出口多了,不光赚了钱,还带火了中国基建的整体输出。地铁、高铁、隧道工程,中国企业现在走到哪儿都吃香,这不比单纯卖设备赚得多?从这个角度看,低价卖盾构机,其实是放长线钓大鱼。
技术卖出去,不代表就丢了。盾构机的核心技术还在中国手里,卖的只是设备,不是技术转让。国外买了机器,也学不会咋造,这跟“贱卖技术”是两码事。
说到底,盾构机这20年的路,走得不容易。从被卡脖子到全球领跑,中国工程师的汗水没白流。价格低不代表“贱卖”,而是市场策略的一部分。事实证明,国产盾构机靠着高性价比,不仅站住了脚,还让“中国制造”在全球基建圈子里扬了名。
但往后看,路还长着呢。技术上,得继续突破,比如更智能化的控制系统、更耐用的材料,这些都能让中国盾构机再上一层楼。
相关文章
在2025年的手机市场,续航能力已成为用户选购的核心指标。随着技术突破,大电池手机不仅能满足“两天一充”的需求,还能兼顾轻薄与性能。本文精选三款配备7...
2025-07-27 0
续航或许是6k毫安电池手机里的垫底,但也没那么不堪,从ace2换上来续航还是有提升的影像硬件不算差吧,就比x8p少了一颗潜望,但我感觉13的影像还是欠...
2025-07-27 0
三星尚未对其高端可折叠设备的定价进行限制,这阻止了该公司像其常规形状的智能手机那样渗透多个市场。尽管这家韩国巨头希望在其最新设备中配备优质材料,但不断...
2025-07-27 0
上半年的手机圈,似乎被“小直屏”“大电池”霸了屏,参数表上的数字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但后台总有老粉留言:“难道质感、做工、细节这些‘看不见的体验’就不...
2025-07-27 0
文/编辑:麒阁史观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中国科技发展迅速,曾一度引起西方国家的嫉妒,此前他们总认为中国科技只能搞搞“山寨”、只...
2025-07-27 0
在AI浪潮下,电商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企业面临利润薄、用户增长瓶颈、供应链复杂及合规难题,同时面临高端人才短缺挑战。对于个人而言,掌握AI工具、精准提...
2025-07-27 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雷若馨 深圳报道全球“无人机之都”深圳,无人机产业浪潮涌动。刚刚上市的影石创新宣布进军这一机市场,将对垒大疆。7月23日,21世...
2025-07-27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