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航司新陷阱!披着"全服务"外衣,实则 “伪全服务”,你中招了吗?

游戏天地 2025年07月26日 00:00 1 admin

在航空出行日益普及的当下,一类特殊的航空公司正悄然进入大众视野。

它们既不属于提供全流程服务的中国国际航空、中国东方航空、中国南方航空等传统三大航司,也不同于以低价策略著称、明码标价的廉价航空,而是披着“全服务”外衣的中小型航司,被业内形象地称为“伪全服务航司”。

航司新陷阱!披着"全服务"外衣,实则 “伪全服务”,你中招了吗?

航司新陷阱!披着"全服务"外衣,实则 “伪全服务”,你中招了吗?

这类航司在保留基础行李托运等有限服务的同时,服务质量却大幅缩水,让消费者花上千元购买的机票体验,与廉价航空几百元的机票并无二致,成为假期出行中令众多旅客“中招”的消费陷阱。

这类航司极具迷惑性,尤其是大量以地名命名的航空公司,如龙江航空、首都航空、湖南航空等。消费者往往因名称中的地域标识,对其产生天然的信任感,默认其服务品质与国有大型航司相当,却不知并非所有以地名命名的航司都能保证服务质量。

航司新陷阱!披着"全服务"外衣,实则 “伪全服务”,你中招了吗?

此外,一些规模较小、知名度低的航司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利用信息不对称,在票价与服务的模糊地带收割消费者。

打开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消费者对伪全服务航司的吐槽与愤怒随处可见。

有旅客分享乘坐龙江航空的惊魂经历:飞机在起飞上升阶段,机舱内突然出现零件脱落,引发机上乘客恐慌;选择首都航空的旅客则遭遇行李政策“变脸”,不仅没有免费行李托运额度,随身携带行李的尺寸标准也大幅缩小,甚至连餐食都需额外付费购买;乘坐湖南航空的旅客花费上千元购票,飞行途中却全程被推销商品,座椅无法调节,严重影响出行体验。

航司新陷阱!披着"全服务"外衣,实则 “伪全服务”,你中招了吗?

伪全服务航司的出现,折射出航空业日益加剧的生存焦虑。2024年民航业财报数据显示,传统三大航仍深陷亏损困境:中国东方航空亏损42亿元,中国南方航空亏损17亿元,中国国际航空亏损2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春秋航空为代表的廉价航空却逆势上扬,2024年春秋航空实现净利润22亿元,全年运输旅客量同比增加455万人次,充分说明消费者对低成本航空的接受度正不断提升。

面对市场格局的变化,部分航司陷入“既要又要”的矛盾境地。

它们既不愿舍弃全服务模式带来的品牌溢价,又眼红廉价航空高效的盈利模式,最终催生出“混合服务”的特殊业态。这类航司虽然在单位公里运营成本上高于纯粹的廉价航空,却通过削减机上服务、增设付费项目等方式填补利润缺口。例如将原本免费的毛毯、耳机变为收费租赁,把经济舱座椅间距缩小以增加座位数量,或是在飞行途中频繁进行商品推销。

看似为消费者提供了“性价比之选”,实则将成本隐性转嫁,利用消费者对票价的敏感心理,在其他环节实现盈利。

航司新陷阱!披着"全服务"外衣,实则 “伪全服务”,你中招了吗?

在商业逻辑中,这种“伪全服务”模式堪称高明的消费套路。

当消费者为节省出行成本,在众多机票选项中精挑细选时,往往只关注票价数字,却忽视了服务内容的缩水。

航司新陷阱!披着"全服务"外衣,实则 “伪全服务”,你中招了吗?

殊不知,那些看似省下的机票钱,最终会通过行李收费、餐食付费、额外服务等形式,以更高的成本回流到航司手中。这种消费体验与预期的巨大落差,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扰乱了航空市场的健康发展秩序。

在航空出行选择日益丰富的今天,消费者需擦亮双眼,打破对航司名称的刻板印象,购票前仔细阅读行李政策、机上服务等细则,避免陷入“伪全服务航司”的消费陷阱。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这类航司的规范管理,督促其明确服务标准、公开收费项目,让航空市场的消费环境更加透明、健康。

#财经##经济##航空##飞机##旅行##夏日出游去哪里##商业大事议##航班##飞机新鲜事#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