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小米汽车放大招!车外语音控制专利曝光,以后喊一声车就听话了?

抖音推荐 2025年07月25日 21:25 1 admin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手里拎着大包小包走到车旁,腾不出手按钥匙,喊半天 “打开后备箱”,车子却毫无反应;或者在嘈杂的停车场,想让车子解锁,结果因为周围太吵,语音指令根本传不进去。

但最近小米汽车公布的一项新专利,可能要把这些尴尬彻底解决了。他们研发的车外语音控制技术,据说能在嘈杂环境里精准听懂车主的指令,哪怕周围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车子也能乖乖听话。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黑科技?今天就来扒一扒这项可能改变我们用车习惯的创新。

小米汽车放大招!车外语音控制专利曝光,以后喊一声车就听话了?

一、被噪音 “坑过” 的举手!车外语音控制终于要靠谱了

开车的人都知道,传统车外语音控制简直是 “鸡肋” 般的存在。在商场停车场,周围广场舞音乐、汽车鸣笛声一混,你喊破喉咙 “解锁车门”,车子可能理都不理;下雨天撑着伞腾不出手,想让车子自己打开后备箱,结果因为雨声太大,语音指令直接被 “吞掉”。

不是车企不想做好,实在是车外环境太复杂。马路上的发动机噪音、人群的嘈杂声、风吹过的呼啸声,这些都会干扰语音识别。之前有些品牌的车外语音控制,要么得凑到车窗边喊,要么得用特定 “暗号”,体验差到让人宁愿掏钥匙。

而小米汽车这次公布的专利,就是专门解决这个 “老大难” 问题的。简单说,就是让车子在乱糟糟的环境里,能像 “顺风耳” 一样精准捕捉到车主的声音,过滤掉那些没用的噪音。以后不管是在喧闹的菜市场,还是下雨天的路边,你远远喊一声 “小米小米,打开后备箱”,车子就能立马响应,想想都觉得方便。

小米汽车放大招!车外语音控制专利曝光,以后喊一声车就听话了?

二、小米的 “降噪秘籍”:麦克风阵列 + 智能算法双 buff 加持

可能有人会好奇,不就是车外语音控制吗?有什么技术含量?但真正做起来可比想象中难多了。小米这项专利的核心,就在于 “多通道音频信号处理技术”,说人话就是一套 “降噪 + 定位” 的组合拳。

首先,车子周围装了一圈麦克风阵列,就像长了多个 “耳朵”,能从不同方向捕捉声音。当你在车外发出指令时,这些麦克风会同时收音,然后通过算法分析声音来源的位置,精准定位到车主的方向。这就好比在嘈杂的房间里,有人喊你的名字,你能准确判断出声音来自哪个方向,然后把注意力集中过去。

接着,系统会对收集到的声音进行 “预处理”,就像给声音 “过滤杂质”。比如把发动机的低频噪音、人群的高频喧哗这些干扰信号去掉,只留下清晰的人声。最后再通过唤醒词识别技术,确认你说的是 “打开车门” 还是 “关闭车窗”,确保指令执行不跑偏。

有懂行的朋友拆解这项技术后说:“关键在于小米把手机领域的降噪经验用到了汽车上。他们在手机麦克风降噪、AI 语音识别上积累了十几年的技术,现在移植到汽车上,相当于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创新。”

小米汽车放大招!车外语音控制专利曝光,以后喊一声车就听话了?

三、不止 “听话” 那么简单:这些场景终于不用再手忙脚乱

这项技术一旦落地,能解决太多用车时的 “急死人” 场景。

最实用的当属 “双手解放” 时刻。买完菜拎着大包小包走到车边,不用再费劲掏钥匙或者手机,喊一声 “打开后备箱”,尾门就自动弹开;下雨天撑着伞,离车几米远喊 “解锁车门”,车子就乖乖开锁,再也不用淋着雨找钥匙孔。

在停车场找车也会变得超方便。现在很多商场停车场像迷宫,找车全靠运气。以后对着手机 APP 定位到车子大概位置后,远远喊一声 “小米小米,闪灯鸣笛”,哪怕车子藏在角落,也会用灯光和声音回应你,再也不用在停车场里绕圈。

对有小孩或老人的家庭来说,这项功能更贴心。比如带着刚睡着的孩子下车,不想因为按钥匙吵醒孩子,轻声说一句 “锁车并升窗”,车子就能安静执行指令;老人记性不好,记不住复杂的操作步骤,直接用语音指挥车子开关窗、调节座椅,简单又安全。

更关键的是在紧急情况时的作用。比如不小心把钥匙锁在车里,以前可能得找开锁公司,现在只要在车外喊出预设的紧急指令,车子就能临时解锁;或者发现车子有异常,隔着一段距离喊 “关闭电源”,就能及时避免危险,目前这项专利已申请公布。

小米汽车放大招!车外语音控制专利曝光,以后喊一声车就听话了?

四、智能汽车的 “话语权之争”:细节里藏着真功夫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个语音控制吗?值得这么较真?” 但在智能汽车时代,这些看似细小的体验升级,恰恰是车企竞争力的关键。

现在的智能汽车比拼,早就从 “谁跑得更快” 变成了 “谁更懂用户”。华为的鸿蒙座舱靠流畅的交互圈粉,小鹏的 XNGP 靠精准的辅助驾驶加分,而小米这次在车外语音控制上的突破,其实是在 “人机交互” 这个赛道上发力。

要知道,车外语音控制是车主每天都会接触的高频场景,体验好不好直接影响对品牌的印象。小米把手机领域的 “用户思维” 带到汽车上,从用户被噪音干扰的痛点出发,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这种 “从细节抠体验” 的做法,很容易打动消费者。

而且这项技术背后,是小米在 AI 算法、音频处理、传感器融合等多领域的技术积累。麦克风阵列的布局设计、噪音过滤的算法模型、唤醒词识别的准确率优化,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数据训练。这些技术不仅能用在车外语音控制上,未来还能拓展到车内语音交互、主动安全预警等场景,形成技术护城河。

小米汽车放大招!车外语音控制专利曝光,以后喊一声车就听话了?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智能汽车竞争进入深水区,像车外语音控制这样的 “小创新” 会越来越重要。因为消费者买车时,除了看续航、性能,更会在意 “用着顺不顺手”“够不够智能”。谁能把这些高频场景的体验做到极致,谁就能在市场上占据优势。

五、未来开车会变成什么样?这些黑科技值得期待

小米的这项专利,其实只是智能汽车人机交互升级的一个缩影。未来我们和车子的沟通,可能会变得越来越自然、越来越智能。

比如结合人脸识别技术,车子能认出不同的家庭成员,你一靠近,它就知道是爸爸要开车还是妈妈要用车,自动调整座椅、后视镜和音乐偏好;再比如加入环境感知能力,下雨天你走到车边,不用喊指令,车子就自动打开 umbrella 模式,解锁车门的同时打开后备箱遮雨板。

甚至可能发展出更高级的 “对话式交互”,你不仅能让车子执行简单指令,还能跟它聊路线规划:“附近有没有适合带老人吃饭的地方?帮我预定并导航过去”,车子就能一站式完成搜索、预定、导航等一系列操作。

当然,技术进步的同时,大家也会关心安全和隐私问题。比如语音指令会不会被别人模仿?收集的音频数据会不会泄露?这些都需要车企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和隐私保护,让用户用得放心。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