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7月24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亿道信息提问:尊敬的董秘您好,贵司的AI PC、AI眼镜等这种生成式的智能产品,是否属于物理AI?公司回答表...
2025-07-24 0
“这是我们研发的微型半导体制冷芯片,所有核心技术和材料都是我们自己的,没有任何环节依赖国外。”湖北赛格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里,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樊希安拿起一块展示板,上面排列着数十枚芯片,大的有指甲盖大小,小的仅有芝麻大小。
6年前,他们还只能将芯片做到6*6毫米,现如今可以做到1.5*1.5毫米,技术远超日本同行。这家2018年从武汉科技大学走出的科研成果转化企业,解决了我国光芯片热管理和精准控温技术难题,成为5G通信和自动驾驶领域不可或缺的“隐形冠军”。
赛格瑞的成长速度,折射出武汉“创新雨林”中技术突围的锐气与成果转化的澎湃脉动。这座曾以“钢产量”闻名的工业重镇,如今正以政策、资本、服务三位一体的“热带雨林式”生态,培育出无数硬科技“新物种”。
赛格瑞自主研发的微型半导体制冷芯片-Micro芯片。
精准滴灌: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
2017年,樊希安率团队成功完成了分布式低温余热温差发电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中试实验。怀揣科技成果,他带领2名教师和4名硕士毕业生,注册成立赛格瑞公司,成为武汉科技大学第一家学校参股、教授创业的企业。
然而,如何把实验室的样品搬到工厂,量产成为产品,成为当时最大的难题。
一块1.5*1.5毫米的半导体制冷芯片,对封装精度的要求达到5微米,主工序近40道,辅助工序100多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有可能前功尽弃。
为寻找一种固定材料的黏合剂,他和助手买来市场上的50多种胶水,经过近一个月的反复比较试验,才找到一种最合适的。没有熟练的技术工人,没有现成的经验遵循,起初的大半年,生产废片率极高。
2019年,赛格瑞为国内某大型企业设计建造一套设备,用于收集低温余热,转化成电能发电,这套设备成为国内千瓦级低温余热收集温差发电第一例。
3年后,随着订单纷至沓来,急需建立新产线的赛格瑞与华工明德基金签署股权投资协议。由东湖高新集团设立的华工明德基金,是其“基金+直投”投资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
在第一批资金入账后,樊希安马上组建了公司研发中心,主要服务于公司研发、销售和运营。
“我们已为某汽车厂商批量供货,与国内光模块头部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凭借成熟的核心技术实力和资本助力,樊希安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3到5年内,赛格瑞要做到市场份额全球第三,拥有50项“全球第一”“全球唯一”“全球之最”。
赛格瑞创新成果快速转化的过程,是武汉中小企业“科技突围”与“资本赋能”双向奔赴的缩影。江夏区的“1+5”基金体系、江岸区总规模50亿元的科创产业基金矩阵、洪山区科技专项资金“拨改投”、汉阳区15亿元政府产业引导母基金……这些竞相发力的区域基金群落,共同构筑起支撑武汉科技企业破土而出、拔节生长的全域协同金融土壤。
安湃光电生产车间。
2021年,武汉安湃光电有限公司初创团队在上海成立公司,却迟迟找不到可以建设产线的地方。江夏区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团队,希望他们能将芯片的研发与生产环节放到武汉。2022年,安湃光电正式在武汉江夏落户。
江夏科投集团的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注入企业,最终助企实现从0迈向1的“关键一跳”。2023年,安湃光电全球首条8英寸薄膜铌酸锂专用生产线投产,2024年合同额突破1500万元,同比增长300%。
这些案例,清晰勾勒出武汉“科技突破—资本催化—产业集聚—反哺创新”的循环体系。
紧扣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武汉正运用“股贷债保担”一揽子金融工具,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与此同时,武汉还建立以产业服务为主体、专业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两翼、政策扶持等配套措施为辅助的“1+2+N”企业培育模式,进一步集聚金融服务资源,组织开展民营企业“早餐汇”“一月一链”等各类融资对接活动,以“技术洞察力”+“资本精准度”双轮驱动,服务中小企业500余家次,促进融资超30亿元。
“这次活动来了很多投融资机构,正好趁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公司,如果有机构对我们感兴趣,会后再进一步对接。”2025年“一月一链”投融资对接活动生物医药专场上,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务总监徐小波对此次活动表现出极大认可。
滨会生物由刘滨磊博士于2010年在武汉创立,是一家专业从事生物新药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是中国唯一一个实现全闭环开发和生产溶瘤病毒候选药物的企业。公司核心新药产品正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完成后将快速推向市场,同时公司也正积极筹备港股IPO申报。
当政府基金精准浇灌“创新种子”,当产业与金融在实验室、生产线、资本市场上实现互相奔赴,一座城市的创新引擎便获得了最强劲动能。
搭建跳板:创新链到产业链“无缝对接”
在武汉,草根创业者、大学生、海外留学人员、科研人员等创业“新四军”,正以深厚的科研积淀与敏锐的商业洞察力,打通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高速通路,成为驱动硬科技领域新质生产力跃升的活力因子。
2016年,在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读研的郭小亮,跟随导师冯玲玲扎进实验室,专注于生物酶生态控藻去毒技术开发。4年后,在冯玲玲的带领下,团队研制出具有杀藻、去毒双效功能的新型生物酶,提出全球首例生物酶生态控藻去毒解决方案。
“当时,我们的试验效果还仅限于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技术是出来了,但没有实际应用起来。”郭小亮回忆说。
那个时候,对于高校里的科研人员来说,实验室外的“下海”尝试并非一项热门选择。按照惯常思路,技术成熟后选择转让,是一条轻巧的变现捷径。然而,郭小亮和团队达成一致:与其交给别人,不如自己干,“没人比我们更了解这项技术”。
2022年9月,冯玲玲带领团队创立新水环保,瞄准蓝藻水华在内的水污染防控与生态治理领域,致力于将生物酶创新技术推向市场。彼时郭小亮已博士毕业,她放弃众人眼中的稳定道路,毅然决然地加入新水环保,作为公司联合创始人,和导师一起守护河湖健康。
郭小亮和公司研发人员一起在项目现场检测水质。
在相关部门支持下,他们生物酶技术及产品已应用于汤逊湖、墨水湖、沙湖等多处蓝藻水华易发的水域治理。
在武汉,越来越多“郭小亮”正以“无可替代”的原创力,将实验室的“首”字招牌锻造成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在武汉蓬勃发展的创业大军中,武汉市飞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童维军的创业轨迹有些不同。2022年5月,他辞去光缆领军企业高管职务,来到了武汉工程大学任职光能学院成为一名特聘教授。依托武汉工程大学资源平台,与计算机学院教授黄巍、化工学院教授邓泉荣搭班子,组成跨学科“创新联盟”,专注于常压微波等离子体外部沉积关键技术研发,并成立飞瓴光电,进入产业化征程。
一年半后,他们全球首创常压微波等离子技术,颠覆了非金属元素掺杂国内首次生产出大棒径深掺氟预制棒,直径为55毫米,掺氟浓度达到7%,并于2024年实现量产,撕开光电子新材料关键原材料国产替代的突破口。
就在前不久,飞瓴光电入选光谷“瞪羚精选”企业名单。与此同时,公司将于近期完成第二轮融资,投后估值3亿元,这意味着飞瓴光电“硬核科技+跨界团队”的创新范式已获市场验证。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只是知道一个概念,能这么快落地,少不了其他几位教授助力。”童维军表示,黄巍教授保障核心装备自主化,构建技术护城河;邓泉荣教授主抓新工艺的研发及其稳定性,他自己从机理预研到工艺实现,再从产品开发到市场导入全方面整合政策与市场资源,推动技术融入国家战略需求。
像这样的“产学研”深度结合,在武汉高校里还有许多案例。无论突破高校围墙成为企业家,还是从企业离职回到校园再启创业之路,他们都在以“破壁者”的姿态,让创新成果直达产业应用,释放经济价值。
武汉从来不缺人才,如何将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发展优势,一直是其聚力破解的重要命题。
近年来,武汉不仅提出选好创新创业种苗支持创业者、好项目落地成为“根企业”的源头活水,还提出要培育50家“未来之鹰”企业,为初创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支持引导一批成长性企业,在印刷显示装备、先进存储器、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整机等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发展。
2024年底,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后杨满义带着全球首创的生物医用纳米机器人站上“创客中国”全国总决赛舞台,并荣获创客组三等奖。
团队研制成的磁性纳米粒子,通过静脉注射到体内,在外磁场作用下组装成棒状纳米机器人,利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作为运动的“高速公路”,4个小时内将栓塞血管疏通,解决血栓和肿瘤治疗的世界性难题。大赛结束后不到半年,他在江夏注册成立武汉心生科技有限公司。
他并非孤例。在武汉,各种赛事已成为科教优势转化“加速器”。国内首台(套)12英寸超精密环切设备、首创个体化靶向生物治疗理论和技术、首创超全防御性能的“隐身衣”……去年“创客中国”武汉赛“双十佳”里,70%都是“首创”项目。磁珠知真团队负责人李刚、浮光略影科研团队负责人唐长春等多位创业者都在汉注册了企业。
大赛背后是系统的成果转化机制。2023年,武汉市出台《加快培育中小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施方案》,推动实施“七万工程”,其中“万名创客创新创业工程”明确每年培育1万个以上创客项目,到2025年培育创客团队3万个以上。今年4月,武汉发布“民营经济政策20条”,明确支持民营企业“担纲”创新。
湖北赛格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生物纳米机器人团队的项目分别荣获第九届“创客中国”全国总决赛企业组二等奖、创客组三等奖。
16年来,武汉创业十佳大赛走出300多位创业“双十佳”,培育明德生物、精测电子等10余家上市公司及3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从梯度培育到免申即享,再到赛事赋能,武汉贯通“政产学研用”融合生态链,将科教长板锻为产业跳板,驱动新质生产力加速跃迁。
耦合磁场:释放好项目落地的“武汉引力”
在武汉的“创新雨林”里,梯度培育的机制、校友反哺的磁极、产业协同的势能正多维叠加释放强劲“引力场”。
“其实我们一直与海工大有合作,聚焦固态断路器方向,正在做小型样机测试评估。”楚材聚汉校友企业(北京)座谈会上,北京优捷敏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连宇认为,武汉不仅光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成熟,潜在的市场空间也非常大。
优捷敏的创始人李思敏是李连宇的父亲,也是中国第一个高压IGBT的参与制造者,先后研发了GAT管、GATH管,获得10多项中国专利。如今年过八旬的李思敏,依旧在技术研发上孜孜不倦,他研发的与IGBT竞争的新型功率器件联栅功率管,已进入流水线制造阶段。
“我们正等待海工大的评估结果,以制定后续商业化路径。”李连宇介绍,他们将邀请教授带头推广技术,做到“技术先行”,后续将在武汉进行产业布局,在武汉建立生产线。
优捷敏对武汉的青睐,不仅在于雄厚的科教资源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更在于这里已然构建起一个成熟完备、高效协同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链生态,这也正是科技成果加速转化、项目高效落地不可或缺的“沃土”。
日前,武汉矢量立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经开区签订协议,投资建设矢量立飞重载无人机研发制造总部基地。
“武汉经开区作为‘中国车谷’,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核心基地之一,我们重载型无人直升机研发生产,在动力系统、精密制造、电控技术等领域,与车谷强大的汽车产业链高度契合。”矢量立飞总经理杜大立表示,这种深度的产业协同,是他们选择在此布局和发展的重要优势,目前已经与本地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共同攻关前沿技术。
矢量立飞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崔乃刚牵头创立,拥有400余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储备,是国内唯一全自主、高可靠性重型无人机整机及航空发动机的全产业链公司。他们的入驻,将填补武汉在工业级无人机整机制造领域的短板。
在武汉,政府不再只顾着“筑巢”,而是通过建立“无事不扰、有呼必应”的常态化服务机制,特别是创新性地培育一批懂产业、通政策、解难题的“陪跑者”干部,与企业深度绑定共闯市场。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一楼大厅的“企业家书屋”里,汇集上千本企业家、科学家、创业者推荐的书籍,滚动播放武汉知名企业家简介,循环放映中小企业的创新故事,通过举办企业家大讲堂,以及鼓励企业家荐书,搭建政企沟通交流桥梁,凝聚企业家力量,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位于市经信局一楼的企业家书屋。
为打通中小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武汉市创新构建“1+15+N”三级联动服务网络体系,在各区建成668个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组建超2700名专业服务专员队伍,形成全域覆盖的企业服务网络。
去年,武汉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光谷分中心正式揭牌,将企业服务触角进一步渗透企业家聚集地——“中国光谷”,嫁接省级、市级创新创业资源,联动各类专业机构,探索“政府+市场+产业链”三方深度协同的超级节点,为更多优质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将聚焦硬核赛道,以“种苗工程”分层滴灌,培育领军先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引导形成“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的氛围;建强“百米创业圈”,“10分钟”触达全要素,让每个梦想开花结果。
当政府从“管理者”蝶变为“创新合伙人”,当实验室的微光被资本与生态接力放大,“隐形冠军”的拔节之声,正汇聚成武汉新质生产力崛起的时代强音。
来源:长江日报
相关文章
金融界7月24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亿道信息提问:尊敬的董秘您好,贵司的AI PC、AI眼镜等这种生成式的智能产品,是否属于物理AI?公司回答表...
2025-07-24 0
金融界7月24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奥拓电子提问:贵公司不久前构建了未来商店智能零售项目,实现AI+内容+商业的协同发展,并提升客户的消费体验。...
2025-07-24 0
金融界7月24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万马科技提问:你好,公司在光模块方面是否有布局?目前数据中心与那些企业合作?英伟达,新易盛,中际旭创等公司是...
2025-07-24 0
近日,滁州市明光女山湖机场成功取得由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颁发的《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成为继宁国青龙湾、肥东白龙、六安金安通用机场之后,取证并投...
2025-07-24 0
近日,航旅纵横App正式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功能,用户可在单一界面完成多家航司直销机票的比价和购买。据介绍,航旅纵横民航官方直销平台是航空公司直接...
2025-07-24 0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
2025-07-24 0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公布了一项针对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全球主导地位”的全面新计划,提出削减环保法规,以加快AI超级计算机的建设,同时促进美国制造的A...
2025-07-24 0
先说国内吧。最近,国内的XR领域称得上热闹。7 月 12 日,联想宣布推出首发价 2499 元的拯救者 AR 智能眼镜,并于 7 月 18 日开售。这...
2025-07-24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