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菲律宾政坛,总有那么些人物从底层爬上来,搅动一池春水。弗朗西斯科·莫雷诺·多马戈索,人称伊斯克·莫雷诺,就是其中一个。1974年10月24日他出生...
2025-07-26 0
在能源和军事领域,技术创新往往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驱动力。20世纪60年代,美国曾尝试一种独特的核能技术——钍基熔盐堆,却因多重原因将其束之高阁。半个世纪后,中国重新拾起这一被遗忘的理念,不仅在能源领域取得突破,还为核动力航母的研发铺平了道路。
钍基熔盐堆的探索始于美国核能发展的黄金时代。1950年代,核能被视为未来的希望,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在物理学家阿尔文·温伯格的带领下,启动了一项大胆的实验——熔盐堆实验。
这种反应堆与当时主流的固体燃料堆截然不同,它使用液态氟盐作为燃料和冷却剂,运行在高温低压状态下。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还能利用钍这种比铀更丰富的元素作为燃料。
1965年,熔盐堆实验正式启动。反应堆先以铀-235为燃料运行,随后在1968年成功使用铀-233,后者是从钍-232转化而来的裂变材料。整个实验持续到1969年,累计运行超过13000小时,最大功率达到7.4兆瓦。
实验数据表明,熔盐堆在高温下表现出色,燃料循环稳定,且发生事故的风险较低。温伯格曾公开表示,这种技术有望成为核能的未来,因为它不仅安全,还能大幅减少对稀缺铀资源的依赖。
然而,熔盐堆实验的成功并未改变它的命运。1973年,美国能源部正式终止了这一项目。原因并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而是复杂的政治和经济考量。冷战时期,美国核能战略聚焦于铀基反应堆,特别是能够生产钚-239的快中子堆,以满足核武器的需求。
相比之下,钍基熔盐堆无法直接生产武器级材料,战略价值被认为有限。此外,轻水堆技术已趋于成熟,工业界更倾向于投资已有的生产线,而非冒险开发新技术。预算削减也让熔盐堆项目雪上加霜,最终被彻底放弃。
这一决定在当时看似合理,但也埋下了遗憾的种子。熔盐堆实验留下的技术资料和经验并未完全消失,而是静静地等待着被重新发现的机会。
进入21世纪,中国面临能源需求的激增和环境压力的双重挑战。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在2010年消耗了超过32亿吨标准煤,占世界总量的20%以上。与此同时,煤炭占其能源结构的70%,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和碳排放问题。为了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中国将目光投向了核能,而钍基熔盐堆成为一个颇具潜力的方向。
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开发钍资源。据世界核协会统计,中国已探明的钍储量超过30万吨,足够支撑数百年的核能需求。钍通常作为稀土矿的副产品开采,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这进一步降低了获取成本。
201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项目,计划在20年内实现从实验到商用的跨越。项目由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多家高校和科研单位,投入资金高达数十亿元。
2019年,甘肃武威的2兆瓦实验堆建成并开始测试。这是全球首座运行的钍基熔盐堆,虽然不具备发电能力,但其意义非凡。反应堆采用液态氟化钍盐作为燃料,在高温下循环流动,通过精密的管道和泵系统维持稳定运行。
2023年6月,国家核安全局为其颁发了运行许可,标志着中国在这一技术上的重大进展。官方计划在2025年启动一座10兆瓦的示范堆建设,预计2029年并网发电。
中国的突破并非偶然。美国在熔盐堆实验项目中积累的技术资料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虽然具体的技术转让细节不得而知,但公开的科学文献和历史记录无疑为中国科研人员指明了方向。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创新,例如开发耐腐蚀的镍基合金,解决了熔盐对管道的侵蚀问题。这种材料已在武威实验堆中得到验证,为后续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钍基熔盐堆之所以吸引中国,是因为它在技术上具备多重优势。首先,钍的储量远超铀。地壳中钍的平均含量是铀的3倍以上,且分布更广泛。一吨钍的能量释放相当于200吨铀或350万吨煤,这意味着同样的燃料量能带来更高的回报。
其次,熔盐堆的运行方式独特。它在700℃的高温下工作,但压力接近常压,相比传统压水堆动辄150个大气压的运行条件,机械应力大幅降低。这种特性减少了对厚重压力容器的需求,简化了设计,也提高了安全性。如果发生泄漏,熔盐会在冷却后迅速凝固,自动停止链式反应,避免了类似福岛事故的堆芯熔毁风险。
此外,钍基熔盐堆的废料问题相对可控。传统铀基反应堆产生的废料中包含大量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隔离期长达数万年。而钍基反应堆的废料主要由短寿命同位素组成,隔离期可缩短至数百年。虽然废料处理仍需谨慎,但其环境负担明显减轻。
高温运行还带来了额外的灵活性。700℃的熔盐可以直接用于工业供热或制氢,与新能源如风电、太阳能形成互补。这对于中国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对钍基熔盐堆的开发,首先瞄准的是能源领域。传统核电站多依赖海水冷却,选址受限,而熔盐堆无需大量水资源,可以建在内陆甚至沙漠地区。甘肃武威的实验堆就是一个例子,地处干旱的戈壁滩,却能稳定运行。未来,类似的核电站可能出现在中国中西部,为偏远地区提供清洁电力。
根据规划,2029年投运的10兆瓦示范堆将验证商业化潜力。如果成功,中国计划到2035年建成更多钍基核电站,逐步提高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目前,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约为5800万千瓦,仅占全国发电量的5%。相比之下,美国核电占比接近20%。钍基技术的成熟将帮助中国缩小这一差距,同时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更重要的是,钍基核能可能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支柱。铀资源在全球分布不均,中国每年需进口数万吨铀矿。而钍储量丰富且自给率高,一旦技术成熟,中国就能摆脱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这种能源自主性在当前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尤为宝贵。
钍基熔盐堆的意义不仅限于民用领域,其军事应用同样令人瞩目。核动力航母是现代海军的顶级装备,美国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凭借核反应堆,能连续运行20年无需加油,作战半径覆盖全球。中国海军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拥有“辽宁舰”和“山东舰”两艘常规动力航母,但它们的续航力和作战能力受限于燃料补给。
近年来,有迹象显示中国在研发核动力航母。卫星图像显示,四川乐山的一座陆基核反应堆原型正在建设,被认为与航母项目相关。此外,中国船舶集团在2023年发布了全球首型核动力集装箱船设计,采用钍基熔盐堆作为动力源。这一设计虽为民用,但其核心技术与军用舰艇高度相似,为核动力航母积累了经验。
钍基熔盐堆在航母上的潜在优势显而易见。首先,它的体积和重量较传统压水堆更小,适合舰船的紧凑空间。其次,安全性更高,熔盐堆的被动冷却特性降低了海上事故风险。再者,燃料利用率高,减少了补给需求,延长了航母的作战时间。这些特点对于需要远洋投射力量的中国海军至关重要。
然而,将熔盐堆应用于航母仍需克服技术难点。例如,舰载反应堆需适应颠簸和振动,熔盐的流动控制必须更加精准。此外,初始裂变材料的需求可能涉及铀或钚的运输,增加了后勤复杂性。尽管如此,中国的研发势头表明,这些障碍并非不可逾越。
钍基熔盐堆的前景虽光明,但并非没有争议。技术上,熔盐的高腐蚀性是一个难题。虽然中国已研发出新型合金,但长期运行的可靠性仍需验证。此外,钍本身不可直接裂变,需先转化为铀-233,这要求额外的燃料处理设施,增加了成本和安全监管难度。
经济性也是一个问题。核能项目前期投入巨大,熔盐堆的商业化尚处于早期阶段,短期内难以与成熟的轻水堆竞争。公众对核安全的担忧同样不可忽视,尽管熔盐堆风险较低,但任何核项目都可能引发社会争议。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进展褒贬不一。印度也在开发钍基技术,但进度缓慢,其先进重水堆项目已延宕多年。挪威和美国的一些公司虽有兴趣,却未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相比之下,中国的领先地位引发了关注,有人担心其军事应用可能改变地区平衡,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核能技术进步的积极信号。
中国在钍基熔盐堆上的突破,将对全球能源和军事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能源领域,钍基核能可能成为中国出口的新名片,改变核能市场由西方主导的现状。同时,它将助力中国减少碳排放,推动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
在军事领域,核动力航母的加入将增强中国海军的远洋能力,可能在南中国海、印度洋等区域发挥更大作用。这既是国家安全的保障,也可能引发周边国家的警惕,促使各方调整战略。
未来,钍基技术的成败取决于中国能否解决技术和经济难题。如果成功,它将成为美国放弃理念的绝佳反转案例,证明创新的潜力无处不在。如果受阻,也将提醒人们,新技术的道路从来不是坦途。无论结果如何,中国的努力已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波澜,值得持续关注。
相关文章
说起菲律宾政坛,总有那么些人物从底层爬上来,搅动一池春水。弗朗西斯科·莫雷诺·多马戈索,人称伊斯克·莫雷诺,就是其中一个。1974年10月24日他出生...
2025-07-26 0
文|徐 来编辑|徐 来俄罗斯打乌克兰,大家以为最大输家是泽连斯基,也有人说会是普京。可两年多过去,局面越来越清晰,真正吃亏最狠的,竟然是欧洲,尤其是德...
2025-07-26 0
泰国婉拒我国调停泰柬冲突意味着什么?国际社会这次泰柬冲突又是什么态度呢?自24号泰柬两军在边境地区爆发冲突后,25号冲突依旧,当天凌晨2时、3时和5时...
2025-07-26 0
美国这位总统又开始挥舞关税大棒,这次瞄准欧盟,德国首当其冲。事情从今年年初就开始酝酿,特朗普一上台就喊着要平衡贸易逆差,觉得美国吃亏了。4月2日,他签...
2025-07-26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蜀山麻将开挂神器下载,以及蜀山麻将下载安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网页版的凉山麻将能开挂吗安全吗 1...
2025-07-26 0
现代人因久坐、饮食精细等习惯,难免遇到排便不畅的困扰。其实,很多常见蔬菜自带“膳食纤维buff”,能像“人体拖把”一样温和清理肠道。今天分享5种公认的...
2025-07-26 0
高规格接待、紧张议题、关键发言,冯德莱恩的北京一日行堪称高强度外交马拉松。就在临别之际,她说出的一句话,直指美欧关系的敏感神经,也让外界对中欧未来走向...
2025-07-26 0
美国现在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9岁的特朗普如今被确诊患上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多张腿部肿胀和手部淤青的照片,让人不得不替他的身体健康捏了一把汗。这事儿还...
2025-07-2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