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AI“空中医生”上岗,输电巡检迈入智能自主新阶段

抖音推荐 2025年07月23日 17:48 1 admin

在广东东莞乡间公路旁,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输电管理所运维人员轻点屏幕,无人机便自主升空,沿着高压输电线路自动精准巡航。无需人工操控,它便能自主识别导线上的关键部件——接续管,实时传回高清图像和精准的温度数据。几十分钟后,一份包含所有检测点图像、温度及坐标的标准化报告便已自动生成。这是东莞供电局专家巫伟中团队研发的“基于无人机输电线路接续管AI智能识别测温系统”的日常作业场景。该成果已获得“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南方电网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三等奖”“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奖”等7项荣誉,标志着电网运维从“人机协同”迈向“智能自主”的新阶段。

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AI“空中医生”上岗,输电巡检迈入智能自主新阶段

东莞供电局巫伟中团队在常规无人机基础上,自主研发并深度集成小型化激光雷达与AI视觉算法,实现了对输电线路接续管的全流程智能化巡检作业功能。李锦程/摄

全流程自动化破解难题

“接续管如同连接输电导线的‘关节’,一旦出现接触不良就会异常发热,是影响线路稳定运行的关键隐患。”项目负责人巫伟中介绍道。在过去,巡检这一“关节”全靠人工,运维人员需翻山越岭、仰视观测,日巡检里程不足3公里。此外,由于输电线路很多位于山区,档距大,导线对地高,人员难以到达档中,线行下方大多为林区,近65%的接续管成为检测“盲区”。即使用常规无人机,检测质量也高度依赖飞手技术,远距离测温误差大。这种传统模式不仅效率低下,更让作业人员长期暴露于登高、复杂地形等风险中,成为行业亟待破解的难题。

为破解难题,团队为无人机装上一双高精度的“激光眼”。小型化仿线激光雷达如同“轨道探测器”,能实时感知导线位置,引导无人机像高铁沿轨道运行般,与导线保持恒定安全距离,实现精准的“自主仿线飞行”。无人机还配有一颗强大的“AI大脑”。团队利用超5000张图像训练出先进的人工智能识别算法,使其能在飞行中瞬间锁定复杂背景下比手掌还小的接续管,识别准确率高达90%以上。锁定目标后,系统便自动指挥“双光云台”在最佳距离完成高精度测温,误差不超过2℃,实现了从发现到诊断的全流程自动化。

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AI“空中医生”上岗,输电巡检迈入智能自主新阶段

近日,东莞供电局工作人员运用搭载AI智能识别测温系统的无人机对辖区高压线路接续管开展红外测温工作。阮啸寅/摄

从“人扛机器跑”到“机器自主干”

新系统的应用,让线路巡视的安全、效率与质量实现了全方位跃升。以往常规无人机巡检中,飞手需全程高度专注操控,长时间作业易因疲劳出现操作偏差,而新系统通过全流程自动化设计,将操作员从“驾驶舱”解放到“监控台”。只需在安全区域一键启动,无人机便能自主完成航线规划、目标识别、数据回传等全流程作业,不仅从根本上降低了人为操作风险,更让运维人员野外复杂环境暴露时间减少80%以上,安全性得到本质提升。

过去一个班组耗时大半天的巡检任务,如今一人一机20分钟即可完成,单人单日巡检里程提升5倍,运维成本降低超80%。“系统自动生成的‘图像+温度+坐标’标准化报告,彻底解决了人工记录易出错、数据难追溯的行业痛点,让每一次巡检都有‘据’可依、有‘数’可查。”东莞供电局输电管理所输电线路五班李锦程说道。

目前,这套系统已在东莞局、广州局、河源局、肇庆局、广东电网能源发展公司智能作业公司等多个地市供电局、单位成功应用,累计巡检里程超500公里。“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人机隔离、算法把关’的本质安全运维新模式。”巫伟中专家展望道,“这套系统的核心技术具备高复用性,未来可推广至绝缘子、防振锤、间隔棒、导线损伤断股等更多关键设备零部件的智能巡检中。我们将继续深耕电力巡检的智能化,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为保障可靠用电贡献更多力量。”

采写:南方+记者 戴双城

通讯员:吴志彬 李锦程 孙远名

【作者】 戴双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