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大量关店之后,这TOP商家活下来了

抖音快讯 2025年07月23日 17:47 1 admin
大量关店之后,这TOP商家活下来了

作者|周蓉

编辑|文定


曾豪言要在线下100个国家,开一万家店的名创优品,却意外靠线上实现业绩爆增。

曾几何时,名创优品是线下渠道的“死忠”。2013年广州首店开业时,创始人叶国富或许未曾预料,这个一度坚决不涉足线上的品牌,未来竟会借力电商掀起一场深刻的商业变革。

转折发生在2020年。疫情突袭导致线下门店大面积停摆,危机之下,名创优品的线上业务迎来了爆发式增长,GMV同比激增惊人的300%,成为抵御冲击的“救命稻草”。这不仅是应急之举,更开启了一条全新的增长路径。

自此,线上渠道从配角跃升为核心驱动力。数据清晰地描绘了这一轨迹:2021年线上营收贡献首超10%;至2024年,中国内地线上业务营收达8.55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总营收增速;2025年第一季度线上同比增速更是高达32.7%,显著领先于总营收的18.9%。线上,已从“威胁”蜕变为名副其实的增长“引擎”。

名创优品的电商布局并非简单地将线下商品搬上网。它敏锐地拥抱了全渠道融合的浪潮,在淘宝、京东、抖音、拼多多、微信小程序以及O2O平台(京东到家、美团、饿了么)构建了多元化的销售网络。

更关键的是,它洞察到不同平台生态与用户心智的差异,实施了精细化的运营策略:在淘宝、京东主推高性价比的日化刚需品(如气囊梳、洗脸巾),利用规模效应;而在抖音,则聚焦高毛利的IP潮玩与盲盒(如Chiikawa周边、WAKUKU盲盒),通过内容种草激发冲动消费;O2O渠道则满足即时性需求。

从坚决“不触网”到借电商“破局”,名创优品的历程揭示了一个零售新法则:传统品牌无需将线上视为颠覆者,而应将其视为重构“人、货、场”关系的契机,实现从对抗到共生的华丽转身,为新零售时代书写了独特的生存样本。

大量关店之后,这TOP商家活下来了

电商玩法拆解:大促

会员与直播的差异化


派代发现,名创优品的电商版图并非单一布局,而是覆盖了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传统货架平台,抖音等直播电商新锐,以及京东到家、美团、饿了么等即时零售渠道,构建了丰富的全渠道网络。

在这一网络中,淘宝与京东扮演着基石角色,这与其平台特性高度契合名创优品的核心优势密不可分。

比如淘宝,作为国内最大的综合电商平台,其庞大的年轻用户群和成熟的促销生态,与名创优品“高性价比+潮流属性”的定位天然契合。

而京东凭借卓越的物流速度和正品保障能力,有效满足了用户对日用品的即时性需求,恰好与名创优品“高频消耗品”的产品特点形成优势互补。

这种契合度也体现在亮眼的运营数据上:

淘宝旗舰店已积累超800万粉丝,月销商品90万件。根据近期(近7天)成交金额数据,名创优品更跻身天猫动漫周边热销品牌榜第4位,紧随泡泡玛特、万代和miHoYo之后,展现出强劲实力。

大量关店之后,这TOP商家活下来了

京东则采用双店并行策略——官方旗舰店与京东自营旗舰店。其中,自营店依托京东物流,确保了快速配送体验。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近期的京东优选潮玩宝藏店铺榜上,名创优品京东自营旗舰店力压今年爆火的泡泡玛特,摘得桂冠。

大量关店之后,这TOP商家活下来了

此外,平台玩法与用户互动也各具特色。在淘宝上, 积极参与618、双11等大促,设置新会员礼包、专享券、内购会等福利,并推出充值优惠(如充150得155)。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直播布局,对满足特定金额(如单笔实付满59元、159元)的订单提供赠品激励。

京东的玩法相对简洁。自营旗舰店提供购物积分和更具吸引力的充值优惠(充200得215、充400得440),而官方旗舰店仅有积分。

与淘宝不同,京东两家店铺目前均无官方账号直播,仅在自营店部分产品页嵌入第三方(如京东好物推荐-大商超)的直播回放。

聚焦热销产品,两大平台呈现出高度一致性。虽然Chiikawa乌萨奇等IP周边均有销售,但真正支撑销量的主力军仍是高性价比的日化及一次性刚需品。

淘宝则拥有16款销量超10万+的爆品。券后价仅12.9元的气囊梳销量高达40万+,牙刷、眼线笔、洗脸巾、化妆棉等紧随其后,价格普遍集中在10元区间。

京东店铺的爆款更多,尤其自营店, 卸妆棉、一次性洗脸巾、双头棉签等4款产品,累计销量已突破100万+。这清晰印证了平台用户对实用、平价商品的显著偏好。

大量关店之后,这TOP商家活下来了

图源:派代整理

用户反馈方面, 两大平台的差评率整体较低,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淘宝的差评多指向客服和售后体验;京东的差评则主要源于少数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不满意。

一个值得关注的共性问题是:部分消费者反映热销的Chiikawa周边玩偶存在开线、脸部缝歪等品控瑕疵,这揭示了IP衍生品在规模化生产中面临的质量管控挑战。

大量关店之后,这TOP商家活下来了

抖音:差异化破局的战略支点

当名创优品在淘宝、京东等货架电商平台的布局趋于稳定,其为何将目光投向了抖音直播?这并非简单的渠道扩张,而是基于对平台核心生态差异的深刻洞察。

抖音的本质是内容驱动。其以算法推荐为核心,用户浏览路径更具随机性和沉浸感。这种特性非常适合通过视觉化、场景化的内容激发用户的冲动型消费——而这恰恰是名创优品IP玩偶、创意家居等需要情感连接和场景呈现的高附加值产品的绝佳舞台。

因此,名创优品在抖音的布局呈现出鲜明的针对性策略:

直播驱动转化:主播通过动态产品展示和实时互动讲解,配合“直播专享满减券”、“限时折扣”等强刺激优惠,精准触达抖音算法推荐的目标兴趣人群,有效提升转化率。

本地化流量闭环: 抖音为名创优品开辟了关键的线下引流入口。用户搜索“名创优品”时,会优先看到附近实体店的团购直播和限时促销(如代金券)。目前全国已有3941家门店接入此模式,实现了“线上种草引流 -> 线下核销转化”的营销闭环。

大量关店之后,这TOP商家活下来了

派代深入观察发现,名创优品在抖音的运营策略与淘宝、京东相比,展现出两大显著差异,这直接服务于其在该平台的差异化定位:

差异一:店铺矩阵化,精准对接细分需求。

不同于其他平台的单一旗舰店模式,名创优品在抖音构建了品类垂直的店铺矩阵,除官方旗舰店外,还设立了美妆、玩具、香薰等细分品类店。

大量关店之后,这TOP商家活下来了

这一策略高度契合抖音的直播生态。其一,聚焦用户,单场直播时长有限,细分店铺能精准吸引特定品类(如潮玩、美妆)的兴趣用户;其二,提升推荐效率,垂直内容更易被抖音算法识别和推荐,增加曝光机会;其三,优化体验,避免单一直播间跨品类混杂介绍,提升目标用户的留存和转化效率。

差异二:产品结构倾斜,瞄准高毛利与精神消费。最核心的差异在于主销产品的定位。如前所述,淘宝、京东的主力是10元左右的日化刚需品,而抖音直播间则旗帜鲜明地主打高毛利的IP潮玩和盲盒。

比如近期直播间核心推广的是WAKUKU-哇库库2代盲盒(单个售价69.8元,含隐藏款),直接对标泡泡玛特等潮玩品牌。

大量关店之后,这TOP商家活下来了

为何采取如此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关键在于用户心智与平台盈利逻辑的深度适配。

用户心智差异层面,因为淘宝、京东用户核心诉求是“性价比”和“实用性”,高频刚需品通过走量支撑营收。抖音用户则更易被“内容种草”,追求潮流、情感连接和收藏价值,对IP产品的精神属性和新鲜感更敏感。

平台盈利逻辑层面,抖音流量成本相对较高,需要高毛利产品(如IP衍生品) 来平衡投放成本,实现健康的投入产出比。同时,IP产品的故事性、稀缺性(如隐藏款)天然适合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内容进行情绪渲染和价值放大,完美契合抖音“内容激发-即时转化”的核心路径。

这种差异化定位甚至延伸到了直播话术。

比如淘宝直播,会强调实用性与性价比。讲解实用品(如洞洞鞋、一次性内裤)时突出价格优惠和质量可靠;讲解玩偶/盲盒时,也侧重材质细节(毛绒外壳、搪胶身体、骨架结构)和具体使用场景(如挂扣设计)。

抖音直播则着重渲染精神附加值。话术围绕“明星同款”、“收藏价值”、“抽隐藏款的惊喜感”展开,强调设计风格和情感共鸣,而非材质本身。

价格策略上,名创优品保持了新品在三平台的一致性,而对热销品则根据各平台的活动节奏推出差异化折扣,构建了统一性与灵活性并存的定价体系。

综上所述,抖音对名创优品而言,远不止一个新增的销售渠道。它是品牌撬动高价值用户群体、推广高毛利产品、实现内容驱动增长的战略支点,也是其全渠道布局中实现精准差异化的关键一环。

大量关店之后,这TOP商家活下来了

解码协同:名创优品的

“人货场”重构法则


复盘名创优品的电商转型路径,一个核心问题跃然纸上:这个曾深度依赖线下门店的零售品牌,如何能在纷繁复杂的多平台生态中实现高效协同,并驱动持续增长?答案就蕴藏在对“人、货、场” 零售核心要素的重构之中。

首先是洞察“人”:精准锚定需求,驱动产品与渠道匹配。

名创优品协同策略的基石,源于对消费者(“人”) 的深度细分与精准洞察。品牌并非采用“一刀切”的策略,而是根据不同人群的核心需求和消费场景,定制化产品与渠道组合:

追求性价比的实用主义者:针对注重实惠与日常生活便利的大众消费者(对价格敏感,高频消耗日化品),名创优品在淘宝、京东主推10元左右的卸妆棉、洗脸巾等高频刚需品,以规模化供给满足其核心需求。

热衷潮流的体验追求者:瞄准热爱IP文化、寻求精神满足与个性表达的年轻群体(易被内容种草),品牌将抖音作为主战场,重点推广高毛利的IP玩偶、盲盒(如WAKUKU盲盒),通过主播强调“收藏价值”、“明星同款”等精神属性,激发其冲动消费。

急需即得的便利需求者:对于有即时性需求的消费者(急需雨伞、棉签等),O2O渠道(美团、饿了么)及京东自营的快速物流成为解决方案,满足其“所见即所得”的即时配送需求。

其次是重构“货”:差异化供给,最大化全渠道价值。

基于对“人”的深刻理解,名创优品在产品(“货”) 策略上实现了贯穿全渠道的精准差异化供给:

淘宝&京东:“大众品走量” - 聚焦10元区间的日化、一次性刚需品(气囊梳、洗脸巾等),依托平台流量优势,通过规模效应盈利。

抖音:“小众品盈利” - 主攻高毛利的IP潮玩、盲盒,利用内容营销提升情感溢价,平衡平台较高流量成本。

O2O & 京东快物流:“应急品补位” - 提供满足即时需求的便利商品,完善消费场景覆盖。这种 “大众品走量 + 小众品盈利 + 应急品补位” 的立体化产品矩阵,不仅精准契合了各平台用户的核心偏好,更深度挖掘了不同品类的商业价值潜力,实现了整体效益最大化。

最后是融合“场”:打破边界,构建无缝消费生态。

名创优品的协同效应最终体现在对消费场景(“场”) 的创新融合上,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与数据贯通:

本地生活圈融合:“线上下单+门店自提”模式,高效覆盖用户3公里生活圈,强化了实体店的枢纽作用。

全球市场互补:海外市场同步推进线下开店与线上布局(亚马逊、Temu、Shopee),线上平台与线下门店形成地理上的互补网络,扩大全球触达。

数据驱动的效率提升:全渠道网络通过数据互通,实现了库存共享与精准补货,显著提升了供应链响应速度和整体运营效率。

私域流量池构建:微信小程序作为关键的私域“场”,累积了超5200万用户。通过“新人专区”、“限时秒杀”、以及创新的“5元暑期开心卡”(阶梯折扣+满赠免单券)等活动,持续激活用户、刺激复购,成功将公域流量沉淀为品牌可自主、反复触达的核心资产。

大量关店之后,这TOP商家活下来了

启示:从对抗到共生的新零售法则

名创优品的电商转型历程,为传统零售品牌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启示。

一是心态要转变。线上渠道不应被视为颠覆者或威胁,而应被视作重构“人货场”关系、实现共生共荣的战略契机。

二是策略要调整。关键在于深刻理解不同平台的生态逻辑,并据此精准匹配差异化的产品供给与运营策略。

三是用好协同效应。当线上渠道的创新动能与品牌的核心基因(如名创优品的性价比、潮流感、供应链效率)深度融合,线上线下完全能激发出强大的协同效应。疫情间线上GMV 300% 的爆发式增长,及后续持续高于总营收的增速即是明证。

未来随着全渠道融合的不断深化,以及对“人货场”要素更精妙的组合运用,名创优品乃至整个零售行业,都将在新零售时代发掘出更广阔的增长空间和惊喜可能。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