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报,营业收入、净利润、毛利率均超出市场预期,可见这家半导体芯片代工企业的霸主地位是多么的牢固。多年前台积电并非全球最...
2025-07-19 0
近日,央视最新曝光了一则触目惊心的新闻,
看似无害的塑料手机壳,竟然成了全国年轻人都在用的“慢性毒药”?
一位年轻女性因常年接触手机壳被诊断出肾功能受损,医生却说这类病例近年越来越多。
售价只有几块钱的小配件,怎么就变成健康的隐形杀手了呢?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黑幕?
最近,央视曝光了一组令人发指的抽检数据,某电商平台销量前列的20款手机壳中,有15款存在严重问题,
其中一款闪粉壳的铅含量居然超出了国家标准的1550倍!
是的,你没看错,1550倍!这种数据简直触目惊心。
这些手机壳的共同特征是:便宜、花哨、销量高,价格低至9块9包邮,甚至有“买一送一”“三件五折”等促销标签。
如果你觉得划算,那你真的被套路了,因为这些所谓的"优惠"背后,是用0.35元成本换来的巨大利润。
很多年轻人根本没想过,这么一个小配件,竟然也可能致病。“手机壳嘛,反正换得快”,这是他们的共同心态。
可你知道吗?正是这种无意识的选择,正在让你反复暴露在有害物质之中。
什么让它们有毒?
你以为的塑料,不过是回收来的医疗废料、报废电子垃圾、化工残渣等,通过简易粉碎、染色、模具注塑后,就摇身一变成了五颜六色的时尚手机壳。
记者曾拍到一家作坊的生产车间,地上堆满了破旧输液管、打点滴的塑料瓶、电路板碎片,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化学味。
为什么商家要这么做?答案也很简单:省钱
正规塑料每吨成本上万元,掺了垃圾废料后,成本立刻降到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手机壳这种产品又不属于强制3C认证目录,很多地方监管也不到位,没人查,自然有利可图。
更离谱的是,这些手机壳有时还打着“环保材质”“无毒无害”的旗号招摇过市,伪造检测报告来骗消费者。
有位电商从业者坦言:“只要包装好、颜色新、文案写得巧,消费者根本不会追究材质问题。”
那么毒素怎么进入人体的?这就得说到材料成分了
抽检数据显示,这些廉价手机壳普遍含有铅、汞、塑化剂、多环芳烃等重金属或有害挥发性化合物。
当你长时间接触这些手机壳时,毒素就通过皮肤、手指的毛孔进入血液;
尤其是天气炎热、手机发热、出汗增多的时候,这些毒素释放速度成倍增长。
最可怕的是,它们往往没有气味预警,有的还专门添加了香精掩盖刺鼻味。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铅的毒性无下限,任何浓度的暴露都对人体有害。对儿童、孕妇来说,铅的神经损伤是不可逆的。
研究还显示,血铅水平每升高100微克,儿童智商平均下降6到8分。
可怕的是,儿童的铅吸收率是成年人的10倍!
你敢保证你家孩子接触的卡通壳子安全吗?
一个真实的案例:杭州的王女士注意到孩子上课注意力变差、情绪易怒,
一开始以为是青春期反应,直到一次体检发现血铅严重超标,医生询问家庭接触环境,才发现孩子天天拿着母亲手机玩,而那只“可爱”的卡通壳,正是罪魁祸首。
还有广东的李女士,月换三四个手机壳已成习惯,
谁知近期频繁感到乏力、头晕,一查才知道肾功能受损严重,血铅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倍!
医生提醒她:可能与她长期接触的低价手机壳有关。
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讲述自己的经历:“用了三年的手机壳,一直觉得挺好,后来手上经常长湿疹,一扔掉就好了”,“手机一发热就有怪味,还以为是电池,没想到是壳的问题”……
有手机壳工厂员工反映,做了一年多手上全是脱皮、过敏,原来天天接触的原料是工业染料和粉碎垃圾塑料,连口罩和手套都没人发。
“老板说这没毒,我后来自己去医院查,发现血里铅都超标。”
令人寒心的是,就算央视曝光了问题,一些不良商家也并未彻底收手。
不少人表示,买手机壳时在详情页明明看到了“质检合格证”,到手产品依然气味刺鼻、材质发黏,
业内人士透露,有商家为了躲避抽查,会在样品检测时提供合规产品,批量发货却使用的是问题货源。
首先,别贪便宜,
多项检测数据显示,10元以下手机壳的合格率不足5%;而20-50元价位的产品合格率能达到85%以上。
其次,选材要看清,
液态硅胶、TPU(热塑性聚氨酯)这类材质稳定、安全,尽量避免带闪粉、亮片的样式,那些往往是重金属的重灾区。
购买时也要注意查看包装上是否有“3C认证”或“GB4806.7”食品接触级材料标准。
如果完全没有标注,或者字迹模糊,建议不要购买。
新壳子买回家后,别着急用,先用清水冲洗,然后放在通风处晾晒几天,有效降低挥发性有毒物质残留。
另外,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旧壳子别一直用。
很多人以为越用越安全,其实老化后的塑料更容易析出有毒物质。
建议每隔半年更换一次手机壳,特别是在夏天高温季节,毒素挥发速度会更快。
网络上已经有不少博主开始“打假”手机壳,一些人甚至做了实测视频:用火烧廉价手机壳时,会冒出黑烟甚至绿火,
这种现象往往意味着材料中掺杂了多种杂质和重金属。
也有用户自发整理“毒壳黑名单”,将检测超标的品牌公开在网络上。
目前手机壳尚未列入国家强制检测产品目录,行业仍然处于“灰色地带”。
有专家指出,手机壳本质上属于日常高频接触产品,却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极易成为不法商家的“利润洼地”。
近年来,已有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将手机壳纳入《消费品质量安全强制标准体系》,推动对塑料制品原材料建立溯源机制,确保消费安全。
所以别再说“只不过是个手机壳”。
你每天接触它的时间,远远超过一顿饭、一杯水,甚至你的枕头。
它陪着你上下班、刷视频、回消息、打游戏,它早已不是一个“配件”,而是一种“常伴”。
所以,别让它成为你健康的隐形杀手,
下次买手机壳的时候,请看清楚材质、产地、检测信息,
告诉家人,提醒朋友,别让看似平常的小物件,成为健康的绊脚石。
文编辑:X
央视新闻——快自查!手机壳选不对等于“毒源”在手上,如有这些特征快扔掉
相关文章
台积电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报,营业收入、净利润、毛利率均超出市场预期,可见这家半导体芯片代工企业的霸主地位是多么的牢固。多年前台积电并非全球最...
2025-07-19 0
#上头条 聊热点#“外卖补贴大战落幕:监管铁幕斩断250亿泡沫,谁在裸泳?”“外卖血战熄火:监管一纸禁令撕裂250亿泡沫,谁在买单?”一、狂飙的战争...
2025-07-19 0
中美关税战打到现在,特朗普从一开始的强硬到如今的态度放缓,两国也历经谈判,进入关税战休止期。前一段时间,特朗普给20多个国家相继发去加税的最后通牒,对...
2025-07-19 0
快科技7月19日消息,前几天,华为练秋湖园区已经发布通告称,公司园区周边发生过多起电动自行车火灾事件,80%以上火灾事故发生在停放和充电期间。练秋湖园...
2025-07-19 0
国内手机市场格局已定,5+1占据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5代表5大国产品牌:华为、小米、OPPO、vivo和荣耀,1代表苹果。根据IDC最近公布的2...
2025-07-19 0
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在AI技术岗的城市分布中,深圳、北京、上海位居前三,占比合计50.94%,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猎聘今日公布的《2025上半年人才供需...
2025-07-19 0
在华为最为辉煌的那段时间,它的销量还赢得过世界第一,只不过后来受到了很多的制约,沉寂了较长的时间,就连国内的销量也被vivo、OPPO、荣耀以及小米反...
2025-07-19 0
2025年7月,国产屏下3D人脸识别进入实验室测试,真全面屏手机突破技术瓶颈,努比亚等厂商多年坚持迎来曙光,消费者告别挖孔屏时代终于有盼头了。真全面屏...
2025-07-19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