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再夺第一!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没悬念了

抖音快讯 2025年07月17日 15:01 1 admin

文|凯风

大国博弈、省市竞争,根本是科技之争。

近日,英伟达宣布获准恢复对华AI芯片出口,H20算力芯片即将重返中国市场。

黄仁勋直言,出口管制未能遏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DeepSeek、阿里、腾讯开发的模型是“世界级”的。

这背后,中美AI竞争格局正在悄然逆转。

今年初“DeepSeek时刻”的出现,标志着算法创新的突围;

前不久华为昇腾芯片的突破,打破高端算力芯片“卡脖子”限制;

腾讯、阿里在AI应用上的齐头并进,更让人工智能竞争提前进入“赛点”。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

以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为代表的东部省份,AI专利合计占比近三分之二。

人工智能时代,广东如何捍卫经济第一大省之位?又如何竞逐全球AI创新高地?

01

广东,又多了一个“中国第一大省”。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共有769项专利跻身其中,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前五。

作为唯一由政府设立并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可的最高荣誉,中国专利奖素有专利界“奥斯卡”之称,既是科技创新的风向标,也是经济“含金量”和产业竞争力的体现。

根据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名单,广东斩获11金、20银、190多项优秀奖,金奖、银奖、总获奖数均居全国第一,且超过江浙沪“包邮区”总和。

再夺第一!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没悬念了

这不是第一次出现。过去五届,广东累计拿下44项金奖、87项银奖、近1200项优秀奖,总量跻身全国第一,同样超过江浙沪乃至长三角三省一市总和。

专利奖,体现的是创新“质量”。事实上,在专利数量上,广东早已一路领跑,连续多年位居专利第一大省之位。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广东发明专利有效量在全国率先突破80万件,连续25年位居全国第一,放在全球各大经济体中,可跻身前十。

不只是总量,广东的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有效商标注册量,均居全国首位。

可见,在科技创新方面,广东已从数量上的简单领先,一跃为数量、质量上的双重领先。

一件件发明专利,一个个专利金奖,诠释了经济第一大省的“含金量”。

当然,这还没考虑人工智能革命的影响。由于专利奖评选存在时滞,今年获奖的专利项目,授权年限集中在2018-2022年,尚未触及人工智能的时代浪潮。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在2023年之后迎来大爆发,今年更呈现狂飙之势。仅2024年一年,全球新公开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高达4.5万件,相当于过去10年总和。

人工智能专利竞逐,广东同样走在前列,总量相当于江浙沪三地总和。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达超过150万件,北京与广东不分伯仲,双双超过31万件,而江苏、浙江、上海分别为12.2万、10.6万件、10万件。

再夺第一!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没悬念了

广东龙头科技企业,正是其中的贡献主力。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报告,腾讯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位居榜首,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进入前十,华为、网易则跻身前二十。

未来几年,人工智能相关专利或将霸榜中国专利奖,而广东则剑指人工智能第一大省。

02

中国专利奖,广东为何超过江浙沪总和?

同为经济大省、制造强省和科创强省,广东GDP总量、产业规模分别只有江浙沪三地总和的一半左右,为何专利“奥斯卡”奖、人工智能专利却断崖领先?

众所周知,我国科技界有两大顶尖奖项,一是国家科学技术奖,一是中国专利奖。

前者是基础研究与尖端科技导向,与“大学大院大所”等要素禀赋息息相关,后者则是产业创新和应用导向,与企业创新力密切关联。

专利是创新转化应用的载体,也是衔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桥梁。

广东之所以遥遥领先,得益于以“民营企业+应用创新”为核心的双轮驱动体系。

一方面,广东拥有全国最为庞大的科技企业矩阵,坐拥众多龙头民营科技企业,编织出一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创新之网。

中国专利奖,广东拿下的奖项,80%以上都源自于企业。最近几届的专利金奖获得者,几乎清一色都是企业,且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

再夺第一!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没悬念了

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迈瑞生物正是“常客”,华为、腾讯更是双双拿下5次专利金奖。

这与广东整体的创新格局相一致:90%的科研机构、90%的科研人员、90%的研发经费、90%的发明专利申请都来源于企业。

作为区域创新第一大省,广东2024年研发投入超过5100亿元,研发投入基本都来自于企业,以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为代表的“科技四龙头”正是其中的主力。

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报告,2024年民营企业研发投入最高的5家企业,3家来自广东,分别是华为、腾讯、比亚迪。

再夺第一!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没悬念了

仅腾讯一家企业,2024年研发投入就高达707亿元,过去7年累计投入更超过3400亿元,超过许多中西部省份。

一家企业如此,广东还有7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汇聚成创新的汪洋大海,编织成一张技术扩散与创新溢出的融合之网,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新格局。

另一方面,从专利奖分布来看,广东的获奖专利有着鲜明的应用导向,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从一开始就是两位一体的,相关专利几乎都已经受市场检验。

以最新一届专利金奖为例,华为的载波信息相关专利早已广泛应用于5G终端和基站,腾讯的数据库处理专利则应用于云计算,比亚迪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专利解决了电动车“低温续航”难题。

事实上,企业一直都是专利产业化的主力。根据《中国知识产权调查2024》,全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53.3%,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更达61.2%,广东等沿海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企业之所以重视应用导向,是因为地处科技竞争、经贸博弈最前沿,没有政策、资源或补贴可以凭借,唯有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才能闯出一条路来。

这是广东最为独特的创新模式,也是竞逐人工智能革命的“杀手锏”。

03

人工智能竞逐战,到了赛点时刻。

从DeepSeek借助算法创新突围,到华为昇腾突破算力芯片封锁,再到腾讯、阿里双雄卡位AI应用,中美AI竞争到了新阶段。

日前,黄仁勋在演讲中不吝赞赏:DeepSeek、阿里、腾讯推动全球AI创新。

再夺第一!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没悬念了

总体来看,算力芯片、底层框架不再是卡脖子的重点,它们依旧重要,但并非唯一重要,当竞争呈现你追我赶的胶着之势,决定最终胜局的,将是应用。

此前,面对芯片出口管制,黄仁勋不无痛惜,“中国市场是独一无二的,全球范围内没有任何其他市场可以取代它”。

这里说的既是市场份额,也是应用前景。

无独有偶,在美国国会就AI竞争举行的专门听证会上,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也直言,“决定美国或中国谁能赢得AI竞赛的首要因素是,谁的技术在世界其他国家被最广泛地采用”。

事实上,早在去年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连续两年强调“人工智能+行动”,凸显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特性,拉开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竞逐战的序幕。

今年4月,第二十次高层集体学习更进一步强调:

发展人工智能,要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可见,中国人工智能战略有两个鲜明的政策基调:一是突出应用导向,二是企业主导。

再夺第一!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没悬念了

这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创新范式之变不无关系。

众所周知,在过往科技革命中,以大学大院大所为代表的研究机构被视为创新的原点,企业只是最后一环,以“基础研究一应用基础研究一技术开发一产业应用”的传统创新模式,曾经广受推崇。

然而,数字经济尤其是人工智能,彻底打破了这一范式。

且不说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突破几乎都来自于企业,而中美AI竞争的主力同样都是企业,从国外的OpenAI、英伟达、到国内的腾讯、阿里、华为、DeepSeek等,无不如此。

不仅如此,历史经验表明,人工智能一旦脱离应用导向,就难以维续。

正如工信部有关人士所总结的,过去60年来,人工智能经历数轮起落,均兴于技术突破,而衰于脱实向虚,这既是前沿科技发展的规律,也因人工智能的赋能属性而更加凸显。

这一次人工智能革命之所以如火如荼,正在于企业主导、应用导向、需求先行。

正因为千行百业都存在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需求,传统信息革命不足以解决这些难题,人工智能的迭代创新找到了方向,基础研究随之而提升,产学研用的一体化有了目标,形成“市场需求—企业创新—产学研用协同”的新范式。

可见,新的科技革命,科技企业比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应用创新比以往更为关键。

04

广东,离人工智能第一大省有多远?

新一轮科技革命,不再是某一技术的单兵突破,而是呈现交叉融合之势。

硬科技与软科技的分野逐渐消失,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边界趋于模糊,科技创新交叉、融合、渗透、扩散的特征更加明显。

这一创新范式之变,决定了中美人工智能竞争的胜负手,不在于谁能掌握更多高端算力芯片或底层技术,而在于谁能率先大规模应用,谁能先行将AI扩展到千行百业。

在这方面,以“民企创新+应用导向”为核心的广东,无疑有着其他省份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一方面,广东是为数不多集先进制造、数字经济于一身的经济大省,既有硬核制造实力,又有互联网、软件业的支撑。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曾评价说,“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唯一同时汇聚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地区。”

目前,广东拥有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8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能源等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

再夺第一!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没悬念了

这意味着,广东的人工智能布局,可涵盖从“芯片—算法—终端—应用”的全链条,覆盖大模型、具身智能、智能制造在内的全产业链,且通过技术扩散、协同创新形成大中小企业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日前,广东发布首批30类“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涉及人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安全等产业。

腾讯和迈瑞医疗联合打造全球首个临床落地的“启元重症大模型”在列,这一协同创新,让医生工作效率提高30倍。

另一方面,企业主导、应用导向的创新模式,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曾让广东在工业化时代抢得先机,在人工智能时代同样无往而不利。

华为昇腾芯片的横空出世,就是“广东式创新”的体现。

面对高端算力芯片禁售下嗷嗷待哺的需求,华为挺身而出,靠着软硬件协同、系统创新,“用数学补物理、非摩尔补摩尔,用群计算补单芯片”,走出一条独特的突围之路,成了英伟达急于重返中国市场的重要注脚。

腾讯在AI大规模应用方面的探索,则是广东应用创新的体现。

目前,腾讯混元+开源模型方案,已经落地在政务、医疗、教育、金融、消费电子等30多个行业。未来,一旦国民级应用微信开放“人工智能+”端口,势必带动更多行业全面迈向AI时代。

当然,人工智能革命刚刚开启,新一轮产业变革仍在路上,无论大国博弈还是城市竞争,都呈白热化之势。

由于行业快速迭代、创新瞬息万变,“不进则退”的淘汰赛,远比过去任何产业都更为残酷。

要知道,短短几个月时间,“杭州六小龙”已经少人提及,两年前“百模大战”的竞逐者所剩无几,而“腾讯阿里双雄卡位AI”再次成为焦点。

更何况,人工智能的资本开支动辄以千亿元计,远超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没有足够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无法形成应用导向的商业化正循环,如此庞大的开支显然难以为继。

一言以蔽之,大规模应用的成败,决定了国家、城市、企业AI竞争的最终战局。

AI应用时代,竞争的主动权,正在回到中国、回到广东。

如果能率先蹚出一条路,广东的第一大省之位将会更为稳固。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