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核工业大爆发!中国采出第一桶“铀”,战略意义有多大?

抖音快讯 2025年07月17日 15:00 1 admin

重大突破!中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国铀一号”示范工程生产出第一桶“铀”,这是我国核地矿事业70年来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预示着中国将改写铀资源现状,甚至可能颠覆现有全球核工业版图, 那么,此次我国在铀矿开采上的突破,具体意义究竟体现在哪里?

核工业大爆发!中国采出第一桶“铀”,战略意义有多大?


核工业历史性突破

铀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核工业发展的关键材料,对能源安全保障和国防实力提升等领域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拥核国家来说,铀资源的储备直接关联核威慑体系的构建。但长期以来,中国的铀资源却面临一定现实瓶颈。虽然广东、湖南、内蒙古、新疆等地区分布有一定铀矿,但资源禀赋比较差,且单个矿床规模要普遍小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上又多为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等为主,地质构造复杂,埋藏较深,导致开采难度大,对提炼技术的要求也更高。

据统计,目前中国天然油年产量不足2000吨,但去年一年光是核电对铀的需求就高达13132吨,自主产量占比只有15%,对外依存度高达85%以上。

并且随着核工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对铀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与产能低下形成的矛盾,也让我国在铀资源、核事业等领域发展面临着一定挑战。

核工业大爆发!中国采出第一桶“铀”,战略意义有多大?


国内这种铀矿资源产能不足的情况,也导致我国曾一度被扣上了“铀资源匮乏国”的帽子,但正如同1959年大庆第一口井喷油,从此摘掉中国“贫油”帽子一样,这一次内蒙古鄂尔多斯产出的第一桶“铀”,也将改写中国核工业历史。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位于内蒙古矿产资源大市鄂尔多斯,是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天然铀产能基地,2024年7月开始开工建设,仅一年,便成功生产出线下“第一桶铀”。

此次产出采用原地浸出采铀工艺,成功颠覆传统铀矿的地下开采模式,成功解决了在复杂砂岩型铀资源开采这一世纪难题,并且还实现了“三废零排放、生态无破坏、减碳可持续”的目标效果,也就是说,接下来在国内的此类铀资源开采中,既能高效高质量生产,又能兼顾环境保护,这也标志着中国铀资源开发正式迈入绿色安全、智能高效的新时代。

核工业大爆发!中国采出第一桶“铀”,战略意义有多大?


中国铀矿新突破意义有多大?

在全球核能迎来全面复兴的当下,中国这一历史性突破,将进一步为核工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形成从购买铀矿到自主生产的战略性转变,可有效提高我国的能源自主性。

并且中国在海外也有铀矿合作,比如持有哈萨克斯坦第一大铀矿的俄罗斯“铀一”集团,将49%的股权转让给了中国,纳米比亚的湖山铀矿,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单笔投资,未来“国铀一号”的技术范式,也有望走向世界,推动全球核安全有序发展,成为我国在海外铀资源布局的新核心点, 在海外进口渠道稳定牢固,国内开发循序渐进双管齐下,外界还想在铀矿上打出“资源牌”就不管用了。

有了铀,中国的核动力舰艇,新航母的研发和建设便能加速推进,如果说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是尝试,第二艘山东舰是实践,第三艘福建舰是突破,那么,接下来核航母时代拉开序幕,将成为中国海军事业的一次重大历史性转折点。

核工业大爆发!中国采出第一桶“铀”,战略意义有多大?


再就是核武器,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采用的铀原料,便是产自湖南711 矿,如今中国铀资源取得新突破,预示着中国在核武器制造领域将更上一层楼。

同时铀资源还关乎核能产业发展,中国作为核电大国,目前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截止到2025年3月,商运核电机组多达58台,总装机容量高达6100.77 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 28 台,总装机容量 3370 万千瓦,并连续 18 年保持全球第一,预示着中国核电正在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从而为全球核能复兴提供切实的中国式方案,这也意味着我国对铀的需求也将更大,此次鄂尔多斯“国铀一号”未来一旦实现量产,中国在核工业领域从军事到民生、经济,都将迎来一次重大跃升。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