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绿色黄金”,中国实现量产!

游戏天地 2025年07月17日 15:00 1 admin

新闻事件

7月15日上午,上海电气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投产仪式在吉林省洮南市举行,全国首批模化绿色甲醇产品顺利产出。此举标志着我国在绿色氢基燃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绿色黄金”,中国实现量产!

新闻深一度

7月15日,上海电气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首批规模化绿色甲醇顺利产出。这些绿色甲醇即将开始它的旅程:通过陆海联运抵达上海港,加注到法国达飞集装箱班轮,作为船舶燃料走向全球。同一天,辽宁大窑湾码头,中国石油完成北方地区首单保税绿色甲醇加注,为“中远海运洋浦”轮提供燃料。

相隔千里的两个事件,共同拼出中国绿色甲醇产业从生产到应用的全景图。

  • 风电与秸秆的化学反应:中国绿色燃料技术突围

在吉林西部洮南市,总投资224亿元的上海电气洮南绿色甲醇项目首期年产5万吨绿色甲醇,下半年还将启动年产20万吨绿色甲醇及1万吨绿色航煤项目。

该项目创造性地将吉林西部两种丰富资源——风能与生物质能完美结合。项目现场,67.2MW的风电装置提供清洁电力,8200Nm³/h的制氢装置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每天600吨玉米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经过预处理,进入纯氧加压生物质流化床气化装置。这些看似无用的农业剩余物,在技术创新下转化为高附加值绿色燃料。

全程零化石能源参与,这一模式可将每吨甲醇的碳排放降低65%以上。经测算,该项目生产的甲醇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传统煤制甲醇减少近70%,首期项目年减排约6.5万吨二氧化碳。

  • 突破三大瓶颈:认证、成本与稳定性的中国方案

长期以来,绿色甲醇产业面临三重障碍:国际认证门槛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连续生产困难。上海电气洮南项目以创新技术各个击破。

该项目斩获国内首个欧盟ISCC全流程认证,成功打开国际市场准入通道。在成本控制上,项目采用自研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上海电气上海锅炉厂副总经理倪建军表示,采用“上海方案”的洮南项目自研了多项绿色甲醇制造核心技术,如纯氧加压生物质气化、富CO2合成气合成甲醇等首创技术,可以提升生物质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绿色甲醇单位成本。目前洮南项目绿色甲醇生产成本较电制甲醇路径低1000元/吨以上。

不仅如此,针对绿电“靠天吃饭”的波动性,洮南项目创新开发了柔性甲醇工厂控制技术,利用AI算法精准预测绿电制氢的生产曲线,动态调整生产负荷,解决了波动绿电和稳定生产之间的矛盾。

  • 绿色甲醇崛起:航运业脱碳的“救命燃料”

2025年4月,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 “净零框架” ,全球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按下加速键。在多种替代燃料选项中,绿色甲醇凭借安全可靠、减碳效果显著等优势脱颖而出。

与传统船用燃油相比,绿色甲醇可减少65%以上的碳排放。这一特性使其成为航运巨头竞相布局的脱碳路径。法国达飞轮船等国际航运企业已开始大量采购绿色甲醇作为船用燃料。

中国作为全球造船和航运大国,发展绿色甲醇产业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为新建甲醇燃料船舶提供“中国制造”的绿色燃料;另一方面助力我国履行国际减排承诺,提升在全球绿色航运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在投产仪式上表示:“将以该项目为支点,打造全球领先的绿色燃料全产业链平台,加速构建‘绿电-绿氢-绿醇-绿色应用’一体化产业生态”。

  • 从洮南到上海港:中国构建绿色甲醇全产业链

7月15日,两条产业消息勾勒出中国绿色甲醇完整产业链图景。在吉林洮南,规模化生产基地投产;在辽宁大窑湾,中国石油完成北方首单船对船绿色甲醇加注。

上海电气创造性地构建了“洮南生产-陆海联运-上海加注”的模式。今年3月,上海电气已与达飞集团、上港集团签署《绿色甲醇供应、运输、加注长期合作框架协议》,确保产品从产出到应用的顺畅通道。

与此同时,中国石油成功打通绿色甲醇“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全流程,其加注服务验证了国产绿色燃料驱动高端集装箱船的可行性。

中国的绿色甲醇产业网络正快速形成。在山东枣庄,吉利千吨级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中试项目核心设备已运抵现场,其新一代催化剂使二氧化碳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均超过99%。(作者:木尧)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