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孟晚舟事件”再现?中国工程师国外被捕,还被要求引渡到美国

健康生活 2025年07月16日 09:00 1 admin

文 /编辑 | 橙子

“孟晚舟事件”再现?中国工程师国外被捕,还被要求引渡到美国

前言

2025年7月3日,原本准备享受浪漫假期的上海芯片工程师徐泽伟和妻子,在意大利米兰马尔彭萨机场被警方拘捕,抓捕令来自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指控他参与2020年针对美国新冠疫苗研发机构的网络攻击。

此次事件迅速引发国际关注,成为继孟晚舟事件后,中美科技与司法博弈的最新焦点,半导体人才的被捕,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折射出全球科技竞争激烈的现实。

“孟晚舟事件”再现?中国工程师国外被捕,还被要求引渡到美国

美国利用其全球影响力,发动“长臂管辖”策略,将触角伸向各国关键技术人才,试图切断中国高科技发展的“人才链”,与此同时,意大利作为美国盟友,在巨大利益夹击下被迫成为这场博弈的棋子。

美国“长臂管辖”的精准打击

2025年7月3日,米兰机场,徐泽伟的手铐响起,打断了他与妻子的欧洲之旅,这名上海积塔半导体的技术骨干因涉嫌参与2020年针对美国疫苗研发机构的网络攻击,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通过意大利警方逮捕。

“孟晚舟事件”再现?中国工程师国外被捕,还被要求引渡到美国

美国指控他与臭名昭著的黑客组织“Hafnium”有关,并以九项罪名要求引渡,事件的核心证据是一个电子邮箱的登录记录,然而这一证据却漏洞百出:同名者众多,身份验证不充分,且徐泽伟本人曾在2020年遗失手机,个人信息可能被冒用。

此次抓捕反映了美国司法体系的“长臂管辖”实践,即美国法律和执法机构对境外个人和企业行使法律权威,通过与盟国签订引渡协议,美国能够跨境抓捕被指控对美有危害的人员。

“孟晚舟事件”再现?中国工程师国外被捕,还被要求引渡到美国

类似的策略曾在孟晚舟案中显露无遗。不同的是,此次针对的是技术骨干而非企业高管,显示出美国博弈的细化和升级——不仅盯着企业领导层,也针对技术人才,企图通过“人才断链”削弱中国高科技竞争力。

正如徐泽伟的辩护律师指出,“真正的黑客不可能用与本人直接相关的实名邮箱开展非法行动”,这让案件的指控基础备受质疑,无论证据如何,美国已经成功制造了巨大的国际震动和恐慌效应,对中国高端人才形成明显“寒蝉效应”,令不少科技人员对海外出行产生顾虑。

“孟晚舟事件”再现?中国工程师国外被捕,还被要求引渡到美国

盟友关系与经济利益的夹缝

意大利在此次事件中扮演了复杂且微妙的角色,作为美国重要盟友,意大利政府在美方压力下同意协助抓捕,但这一决定付出了不小代价。

中国是意大利奢侈品、葡萄酒等多个产业的重要出口市场,双方每年贸易额数百亿欧元,中国游客是意大利旅游业的主要消费群体,旅游业占GDP约13%。若安全顾虑加剧,可能导致中国游客大幅减少,带来经济损失。

“孟晚舟事件”再现?中国工程师国外被捕,还被要求引渡到美国

意大利内部利益也相互交织,一方面,意大利政府出台了《芯片法案》,扶持本土半导体企业,正面与上海积塔半导体等中国企业在车规级芯片领域竞争;

另一方面,2024年意大利对美出口依赖高达18.7%,需要维持对美贸易通畅,意大利司法部门则因签订《数据共享协定》,与美国共享网络犯罪数据库,获得了反击网络犯罪的情报支持。

“孟晚舟事件”再现?中国工程师国外被捕,还被要求引渡到美国

这些因素让意大利处于“罗马困境”:既要讨好美国盟友,以换取经济和政治利益,又需顾及中国这一巨大市场的经济现实。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政府的态度显示出在大国博弈中的矛盾心态,选择在此次事件中站在了美国一方,牺牲了部分战略自主性和中意关系的稳定。

“孟晚舟事件”再现?中国工程师国外被捕,还被要求引渡到美国

全球科技竞争的新战场

徐泽伟案揭示了全球科技竞争中人才争夺和“断链”策略的升级,半导体行业作为科技竞争核心,人才就是最关键的资源。

上海积塔半导体主攻28纳米车规级芯片,良率高达92%,直接冲击德州仪器、英飞凌等传统巨头市场,徐掌握企业系统权限,一旦被引渡,可能导致企业机密泄露,重演华为孟晚舟事件中的PPT泄密风波。

“孟晚舟事件”再现?中国工程师国外被捕,还被要求引渡到美国

美国不仅断供设备,更将目光转向核心技术人员的围猎,FBI针对涉伊朗技术转让的中国技术人员设悬赏,全球抓捕行动频繁,这标志着科技人才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焦点,相比以往只针对企业高管,这次落点技术骨干,意味着竞争从产业链层面上升至人才生态层面。

在法律层面,徐泽伟案成为“长臂管辖”合法性与道德性的试金石,美方须在40天内补交证据,否则案件恐难以成立。

“孟晚舟事件”再现?中国工程师国外被捕,还被要求引渡到美国

中国方面已表明坚决反制态度,实施《反外国制裁法》,对美国相关企业实施供应链封锁和关键稀土出口限制,法律战场、外交博弈和舆论斗争同步展开,构筑起对中国科技人员的“盾牌”。

此次事件也反映出欧盟司法体系的脆弱与被动,欧盟法院支持跨境管辖权,部分成员国成为美国“长臂管辖”的工具,这种境况让欧洲国家的独立司法和主权面临挑战。

“孟晚舟事件”再现?中国工程师国外被捕,还被要求引渡到美国

结语

徐泽伟案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波折,更是国际科技冷战的缩影,大国竞争早已突破传统边界,科技人才、网络空间、司法权力交织成无形战场。

美国凭借其全球影响力,延伸“长臂管辖”,意图通过司法手段切断中国科技发展脉络;而中国则以法律、外交和产业反制,构筑多层次防护体系,意大利等中间国则陷入利益与责任的矛盾,难以自拔。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