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上的家电种类是非常多的,大大小小的家电都让人选择花了眼,有的家电好用,的确是能帮助你解决烦恼,但不好的家电,真的会影响到你的使用体...
2025-07-14 0
三月还在AI圈当“显眼包”,七月就成了“裁员模范生”——Manus这波操作,比坐过山车还刺激。120人裁剩40个,中国团队几乎团灭,总部连夜搬去新加坡,留下一地“套壳创新”的碎玻璃。说好的“AI智能体改变世界”呢?怎么先把自己员工给“优化”没了?估值5亿美元的神话刚吹热乎,转头就用裁员证明:这行业的钱,不是那么好骗的。
一、从“全村希望”到“全村笑话”:四个月的魔幻过山车
今年三月,Manus带着“AI智能体自主完成复杂任务”的产品横空出世时,那叫一个风光。硅谷最大孵化器YC的CEO Garry Tan专门拍视频吹彩虹屁,说它“让用户看到了未来”;国内科技圈更是把它捧成“AI Agent赛道之光”,200万用户挤破头预约,融资跟不要钱似的——4月刚拿7500万美元B轮,估值直接飙到5亿。那时候谁要是说Manus一句不好,都得被唾沫星子淹死:“懂不懂AI创新啊?这叫产品思维!”
结果呢?四个月后,剧情180度大反转。先是三位联合创始人集体“润”去新加坡,接着中国团队被“优化”66%,非核心技术岗一锅端。官方说法特体面:“基于经营效率考量,专注核心业务。”翻译成人话就是:人太多、钱不够、国内不好混,赶紧跑路保平安。
这速度快得离谱。你敢信?从“惊艳亮相”到“大规模裁员”,中间连产品正经更新都没有几次。用户盼星星盼月亮,等来的不是功能升级,是裁员新闻。有预约用户吐槽:“合着我排了四个月队,就等了个寂寞?这智能体怕不是‘智能踢人’吧?”
更讽刺的是,Manus裁员前,团队规模有120人。对比一下同行:AI原生公司平均才22人,20人左右的小团队一抓一大把。120人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人家5个团队的人,干着可能还不如人家1个团队的活。有投资人私下说:“这哪是创业公司,简直是养老机构。人效比低成这样,不裁你裁谁?”
二、美元资本的“甜蜜陷阱”:钱好拿,但命得交
为啥Manus这么着急裁员跑路?答案藏在那笔7500万美元融资里。领投方是Benchmark,美国老牌VC,眼光毒,手腕更毒。今年1月美国刚出了个《特定国家风险投资审查条例》,规定美国资本投中国AI得报备。Manus搞AI应用开发,正好撞枪口上。
Benchmark哪能坐以待毙?它早有“避险模版”——之前投的AI视频公司HeyGen,2023年直接注销中国公司,2024年把总部从深圳迁到洛杉矶,这才顺利拿到融资。Manus不过是照着剧本走:先裁掉国内非核心团队,再把总部搬到新加坡,既躲了美国审查,又能继续拿美元。至于中国员工?不好意思,你们是“效率优化”的牺牲品。
这就是美元资本的套路:钱给你,但路得按我指的走。Manus从拿融资那天起,就不是自己说了算了。新加坡招人薪资开到1.4万美元,是国内同类岗位的3倍——不是新加坡人更值钱,是资本要“去中国化”,就得砸钱换血。中国团队?用完即弃,连句“谢谢”都懒得说。
有创业者吐槽:“现在AI圈拿美元,跟签卖身契差不多。资本让你往东,你敢往西?Manus这哪是全球化布局,分明是被资本架着脖子跑路。”
三、“套壳创新”的死穴:产品好用没用,得让人离不开
Manus总被骂“套壳”,但说实话,“套壳”本身不算原罪。硅谷不也天天说“不要重复造轮子”?问题是,Manus只学会了“套壳”,没学会怎么让用户留下。
它的AI智能体,说白了就是把多个大模型攒一起,号称能“自主完成复杂任务”。但用户用了几次就发现:速度慢、成本高、还爱“胡说八道”(AI幻觉)。创始人自己都承认:“某些任务不是最佳执行路径。”这话听着谦虚,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产品其实不咋好用。
对比一下后来者GenSpark,人家20人团队,0广告投入,45天就搞出3600万美元年化收入,用户增速是Manus的2倍。凭啥?人家懂“闭环”。比如用户上传营销资料,AI自动生成简报+幻灯片,完了问“要不要写客户邮件”,写完再问“要不要转发到LinkedIn”——一步套一步,用户被带着走,根本舍不得走。
Manus呢?用户用完一个功能就跑了。数据不会说谎:5月产品发布后,年化收入才936万美元,访问量还连月跌。这哪是“数据飞轮”,分明是“数据滑梯”。
AI圈有个说法:“ToC产品,要么让用户觉得‘有用’,要么让用户觉得‘有趣’。”中国团队总爱证明自己“有用”,但欧美用户吃“有趣”那套。Bolt.new搞黑客马拉松,周末免费让用户玩,25个获奖者每人发1000美元,结果X平台上全是用户晒作品,声量直接拉满。Krea更绝,让用户给模型训练投稿,入选了还能分成,平台只抽5%-15%佣金——用户既是使用者,又是创作者,能不忠诚吗?
Manus呢?除了刚出道时的营销噱头,后面连点“有趣”的水花也没溅起来。创始人跟YouTube联合创始人对谈,全程讲“我们产品多好用”,就是不提“怎么让用户觉得好玩”。这思路,难怪留不住人。
四、巨头围剿下的“生存死局”:小公司拿什么跟“富二代”拼?
Manus的日子难,不光是自己产品不行,外面的狼也太多了。AI Agent赛道窗口期就1-2年,现在巨头全下场了。
Google最近搞了个AI虚拟试衣,直接接进购物平台,能生成不同体型穿衣服的效果——这要是再往下延伸,Manus那点“自主完成任务”的功能,不就成了弟弟?OpenAI更不用说,大模型能力越来越强,哪天心血来潮想做ToC应用,分分钟把小公司按在地上摩擦。
这行业就是“超级富二代”的游戏。大厂有流量、有钱、有数据,小公司拿什么拼?Manus靠先发优势攒了200万预约用户,听着唬人,但这些用户根本没忠诚度。投资人说得狠:“AI产品粘性低得可怜,用户发现更好用的,转身就走,比渣男变心还快。”
GenSpark已经后来居上了,巨头还在磨刀霍霍,留给Manus的时间真不多了。要么赶紧把预约用户转化成付费会员,要么赶紧找个细分赛道钻进去——比如制造业、医疗这些垂直领域,深耕行业数据,说不定还能苟活。
看看Turing,本来是搞编程人员招募的人力资源公司,跟大模型八竿子打不着,现在靠给OpenAI提供代码服务,估值干到22亿美元。Manus要是还死磕ToC通用产品,怕是等不到下一轮融资,就得成“AI圈失踪人口”。
结语:Manus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Manus这出戏,与其说是“公司危机”,不如说是AI创业的“照妖镜”。资本催熟的果子,看着光鲜,内里早就烂了;只懂“套壳”不懂“留客”,再火也是昙花一现;巨头围剿下还敢在ToC裸奔,纯属找死。
它不会是第一个倒下的。接下来,AI圈肯定还有更多“Manus”——拿了融资就扩张,产品不行就裁员,被资本牵着鼻子走,最后落得个“出道即巅峰,半年即解散”的下场。
但话说回来,AI创业本就是九死一生。今天的Manus或许狼狈,但谁知道几年后会不会像Turing一样转型成功?只是眼下,它得先想明白:到底是要当资本的提线木偶,还是真的想做一款让用户“离不开”的产品。
毕竟,用户不会为“估值5亿”买单,只会为“用着爽”买单。这道理,Manus要是现在还不懂,那真的救不活了。
相关文章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上的家电种类是非常多的,大大小小的家电都让人选择花了眼,有的家电好用,的确是能帮助你解决烦恼,但不好的家电,真的会影响到你的使用体...
2025-07-14 0
--导语当扎克伯格在太浩湖的豪宅里端着咖啡,微笑着签下第11份千万年薪offer时,整个硅谷的HR部门都在颤抖——毕竟,谁能在72小时内拒绝一份堪比彩...
2025-07-14 0
6月的AI产品榜显示,DeepSeek排名滑落至第五,月活用户跌破亿级大关,增速也首次出现负增长。回忆年初,DeepSeek爆火时的盛况还历历在目。最...
2025-07-14 0
据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日前通报,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68 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斗鱼”、“杨国福”、“老乡鸡”、...
2025-07-14 0
今天给各位分享微乐内蒙麻将开挂免费下载安装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微信微乐内蒙麻将有挂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2025-07-14 0
近日,“物理学前沿——新型半导体与能源材料、强子物理”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师范学院印山书院举办,来自省内外高校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开幕式现场。本次研讨会...
2025-07-14 0
随着天气炎热的持续,很多人也都到了靠空调续命的阶段。那么现在如果再换空调,想到接下来几年不乐观的气候情况,其实可以考虑直接上3匹了。3匹立式可能家里没...
2025-07-14 0
近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青岛国际水大会(以下简称“水大会”)隆重开幕。大会以“水——生命之源 发展之基”为主题,聚焦海水淡化与浓盐水综合利...
2025-07-14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