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京东外卖携 “零佣金 + 百亿补贴” 横空出世。20天内日订单破 500万,在6月1日日均订单量已突破 2500万 ,占据全国外卖市场...
2025-07-12 0
长江网记者 陈浩然 通讯员武经宣
海报 李靖
高耐磨性、高强度、高韧性、耐高温,这几个在物理上看起来“相悖”的性能,却在一件不起眼的铜衬套上得到了统一。
近日,记者来到武汉泛洲中越合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洲中越”),该公司总经理薄一峰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高强度耐磨铜合金材料。这种在铜中加入了15种其他金属元素的材料,可以使复杂黄铜合金达到钢同等强度和耐磨性的同时,且具有高韧性、耐高温。
薄一峰告诉记者,这个“秘方”的研制用了3年时间,而后又经过3年的不断优化实现了量产。该技术不仅打破了国外材料巨头在该领域长达数十年的垄断,实现了国产化替代,还让泛洲中越迅速走出国门,成为BBA等国际汽车巨头和利勃海尔的供货商。
“虽然我们是一家中小规模的民企,但我们是中国的民企,我们也要努力为国家突破‘卡脖子’难题。”薄一峰说。
不“躺平”,瞄准“卡脖子”技术突破
在大型工程机械、矿山机械、飞机以及车用船用的大型柴油发动机里,都需要一种铜活塞小孔衬套来支撑活塞。这个不起眼的零部件其加工工艺并不难,难的是怎样让材料达到高耐磨性、高强度、高韧性、耐高温的要求。在之前的数十年里,这种关键的材料技术一直被国外材料巨头所垄断,长期以来一直依靠进口,这不仅制约了我国大型柴油发动机的发展,在特殊时期还容易被“卡脖子”。
十多年前的泛洲中越主要营收来自汽车同步器齿环材料产品,产品成熟、销量稳定,年利润额达数千万元。但不甘“躺平”的泛洲中越董事长薄欣,此时却瞄准了被“卡脖子”的铜合金材料细分领域,曾一度被外界质疑为“瞎折腾”。
薄一峰展示泛洲中越自主研发的高强度耐磨铜合金材料。 彭年 摄
“没有技术,就跟着德国专家团队学;没有研发平台,就投资上千万元成立材料中心实验室;没有生产基础,就采购国际先进设备……”薄一峰告诉记者,那时父亲为了突破“卡脖子”技术,为了公司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而力排众议时的作为,给当时还在读书的自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也为自己投身制造业埋下了伏笔,树立了标杆。
三年后,复杂黄铜合金技术的研发终于获得突破,打破了国外材料巨头垄断,实现了国产化替代。而后又三年,该材料不仅在国内市场获得高度认可,泛洲中越还凭借该技术走出国门,成为BBA,劳斯莱斯、利勃海尔的供货商。
获得巨大成功的泛洲中越并没有停歇,继续在突破“卡脖子”技术的道路上一路前行。“这个零件叫柱塞总成,我们做出来后就解决了国内被日本供应商‘卡脖子’的问题。”薄一峰介绍,这个用于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柱塞总成由一个铜零件和一个钢零件组成,不仅要用到自家复杂黄铜合金的“秘方”,而且加工精度还很高,平面加工精度3微米,完成扣压后间隙30微米。“现在全球给博世集团批量生产该零件的企业只有两家,一家是日本企业,一家就是我们公司。”薄一峰自豪地说。
为3元产品,投入300万检测设备
在泛洲中越气门导管检测车间里,两台机械臂正快速挥舞着,一旁的屏幕上显示出高清图像,并自动检测识别产品有无质量问题,合格的产品被机械臂打包,不合格的则被放置到传送带上,自动运输到废品箱,
“这是全国首个汽车气门导管外观检测自动化设备,它通过AI视觉检测原理,对产品的外观尺寸、有无裂缝进行全方面检测,可以实现零漏判。”薄一峰介绍,之前采用人工检测方式,需要9名工人“三班倒”,而且还会出现误判漏判的情况。
为了保证每个产品在出厂时都是合格的,2024年泛洲中越投入300万元引进外观检测自动化设备用于检测这个单个出厂价不到3元的产品。不仅如此,该公司还投入了800万元,建立了智能仓库,为的就是确保发货准确率达到100%。
汽车气门导管外观检测自动化设备正在进行检测。 彭年 摄
“虽然气门导管的单件价值不到3元,每年发错货也只有两三次,但我们还是坚定地投入了上千万的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实现了对客户的零误差交付。这样做的原因不仅是坚守公司信誉的底线,更是我们积极跟上时代步伐,通过数字化转型不断发展的实践。”薄一峰表示,随着产品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要求,数字化转型是必经之路。
10年前,泛洲中越就开始了数字化转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数字化体系和企业运营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统,目前该公司已累计投入8000多万进行智能化改造,上线了15套信息系统。有了数字化系统和智能化设备作支撑,泛洲中越生产工序延长至20多道,综合生产效率提高30%,成本降低18%,产品研发周期缩短22%,能源利用率提高11%,客户数量和产品规格增加了10倍以上。“秉承老一辈的创新精神,我必定将数字化转型之路走到底。”薄一峰说。
中国企业走向全球是必然的趋势
从引入数字化系统到机械自动化、智能化,经过10多年探索,泛洲中越由一家材料商转变成多领域综合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从只需保证材料性能到必须为每一件出厂的产品负责,期间跨越巨大,困难诸多。
“例如转型后需要做的机加工,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薄一峰回忆,为了克服阵痛,保证转型的成功,公司员工齐心协力,跟着专家学、咨询专业人士、反复实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工艺难题。
“如果只做一家材料供应商,这些困难都不会存在。”但薄一峰表示,为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为了中国企业能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这一步必须走,必须不断提升自己,必须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完善自身产业链。”薄一峰介绍,一直以来泛洲中越都非常注重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不断增加创新研发投入,积累自有核心技术,具有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公司技术中心2022年被认定为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今年,泛洲中越凭借着在材料领域的积累,进一步拓新业务范围,研发了人形机器人关节的轴承保持架。
泛洲中越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关节的轴承保持架。 彭年 摄
目前,在高强度耐磨铜合金领域,泛洲中越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达43%,稳居行业第一,是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不仅是长城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国内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和液压领域中龙头企业的合作伙伴,还成为博世、马勒、伊顿、辉门等国际知名企业的核心战略供应商。2020年以来,其年销售收入从1.86亿强劲增长到近3亿。
有时,在路上看到装配着有自己参与制造零件的车辆设备时,薄一峰会自豪地告诉孩子“你看,这里面有爸爸做的零件。”正是这种能够参与创造并亲眼见证过程,为社会发展提供切实支撑的成就感,让薄一峰深深爱上了制造业,并成为他坚守的持久动力。
“中国企业走向全球是必然的趋势。我们已建立起包括质量、成本和技术在内的核心竞争力,足以与国际同行比肩。”展望未来,薄一峰坚定地表示,广阔的海外市场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巨大机遇。“只要我们持续恪守本职、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如一、坚定不移投入研发创新,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自身也将在这一浪潮中行稳致远。”
(值班总编辑 王雪 值班主任 陈琦 值班编辑 李智恒)
相关文章
2025年2月,京东外卖携 “零佣金 + 百亿补贴” 横空出世。20天内日订单破 500万,在6月1日日均订单量已突破 2500万 ,占据全国外卖市场...
2025-07-12 0
7月12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将迎来成立三周年7月24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在中国泉州主办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为邀请广大朋友与WIC...
2025-07-12 0
2000年那会儿,西方还觉得中国只会缝缝补补,顶多会装个电视壳子。可谁能想到,二十年后,中国搞出来全球最广的5G网,量子通信干到世界前列,芯片产业一条...
2025-07-12 0
【导读】曾领导苹果公司基础模型团队的Ruoming Pang从苹果跳槽至Meta,扎克伯格不惜重金为Meta的新部门招兵买马中国基金报记者 泰勒大家好...
2025-07-12 0
来源:【中国文物报】6月25日,空中客车与中国民航合作40周年系列活动在民航博物馆举行,并同时启动空客A310飞机保护活化利用项目开工仪式,开启了“退...
2025-07-12 0
7月10日,法奥意威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与山西电子科技学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法奥意威机器人产业学院”。这一合作既是双方在产教融合领域的深度探索,也...
2025-07-12 0
【来源:中国水运报】在现代工业的宏大版图中,有一个“隐形冠军”无处不在——从日常穿着的聚酯纤维衣物,到食品饮料的包装瓶,再到建筑材料中的特种塑料,它都...
2025-07-12 0
今年我们人形机器人相关的活动确实很多,像去年春晚的转手机器人,还有北京马拉松的机器人选手。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定要做人形机器人呢?我们希望机器人能在...
2025-07-12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