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2025年7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数据查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2025-07-26 0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我们的地球就像一颗巨大的鸡蛋,最外层是如蛋壳一般的地壳。那能不能像剥鸡蛋一样,把最外层的地壳给剖开,看看地球内部有什么秘密呢?今年3月份,随着我国“深地塔科1井”项目的成功推进,人类离这个梦想更近了一步。
这口深度突破10000米的超深钻孔,打破了多个深井钻探纪录,也是世界为数不多突破万米的超深井之一。你或许会问,为什么要钻这么深?难道仅仅为了满足好奇心吗?
目前,世界最深钻孔是苏联挖掘的科拉超深钻孔,深度12262米。和这口深井相比,我国塔里木地区的“深地塔科1井”并未突破这一纪录,但其深度也超过了10000米,已经是全球为数不多能突破这一深度的钻孔之一。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这个深度,我们可以用珠穆朗玛峰来做对比。珠峰海拔8848米,而深地塔科1井相当于在珠峰顶端开挖,一直挖到海平面的高度,还要再下挖近2000米,总深度相当于12个迪拜哈利法塔的高度。
钻这么深的井,到底有多难呢?这一过程中必须要突破三个难关。
第一关是高温。地下每增加100米深度,温度就会升高2-3摄氏度。10000米的深处,很可能会是超过300°C的高温,这对钻头,密封件和设备的电子元件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
现有的大部分材料都无法在这样的温度下稳定运行,材料选择也没有太多的经验供我们参考。因此在开挖前,科研人员必须不断试验改进,研发新型耐高温材料,确保钻井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二关是高压。10000米以上的深度,井内泥浆的压力通常会超过175MPa,而地层的压力甚至会达到400MPa。传统的钻井设备根本无法应对这样的压力,仅仅是要确保设备不在极高压力下损坏,就需要极其精密的设计和高水平的技术支持。
第三关是高地应力。当达到一定深度,地壳的岩石结构就会变得不稳定,井壁很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坍塌,导致钻头卡住。科拉超深钻孔在挖掘过程中,就多次因高地应力频发事故,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总得来说,开挖这样一口深井,过程中的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钻井事故,甚至使整个项目前功尽弃。
为了应对极端的钻探环境,我国在钻井技术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研发了多项创新技术。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突破,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12000米深井自动化钻机。这台钻机动力强劲,能够适应各种极限环境,还在高温和高压下稳定运行,为整个钻探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为了让钻机更好地工作,钻探过程中使用的钻井液也非常关键。我国研发的220°C超高温钻井液,能够有效控制钻具温度,还能提供润滑,减少摩擦,防止设备因过热而出现故障。
除了这些设备,我国还在应对高压和地层压力方面取得了突破。科研团队研发的175兆帕特高压压裂车,专门应对高压力环境,确保钻井过程中设备不会受到损害,确保安全稳定运行。
此外,项目组还在井深达到5800米时成功安装了752吨重的大直径复合套管,这一技术可解决高地应力问题,避免井壁坍塌和卡钻的风险。
整个钻探过程中,中石油自主研发的“司钻领航仪” 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高科技设备能够在每钻探1米的同时,分析接下来的5米深度的钻探信息,并实时传送346项参数到3000公里外的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的专家团队通过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做出预警,提供决策支持,大大提升了钻探的效率和安全性。
2024年3月4日,经过仅仅279天的钻探,深地塔科1井成功突破10000米深度,创下了亚洲钻探深度的新纪录。而且,这个速度也是全球最快的——相比之下,苏联当年钻探到同样深度时,足足花费了十多年的时间。
开挖如此深的钻井,可不仅仅是为了突破纪录,展示我国钻探技术有多么先进这么简单,它还具有非常深远的科学研究和能源开发意义。
2024年3月4日,来自地下10000米深的寒武纪岩层样本被成功取出,这些岩石已经沉睡了超5.1亿年,其价值堪比月球土壤!
它们就像是地球历史的“时间胶囊”,通过研究这些样本,科学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形成过程,以及地质和气候的演变,为解答地震成因,地壳流体作用以及地球历史气候变化等问题,提供宝贵的线索。
此外,这次钻探获得的中国深部10000米的地质剖面数据,对我国的地质研究意义重大。科学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为我们今后开展更深入的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能源开发方面,我国有超三分之一的油气资源都分布在4500米深的地下,在塔里木盆地,更是有八成以上的石油埋藏在6000米以下的地层中。而这口井的钻探,意味着我们能够进一步探索这些深层资源,提升我国的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除了油气资源,随着勘探深度的增加,我们有望发现更多的矿产和贵金属资源,这对于确保我们国家的资源安全至关重要。
最重要的是,这项工程的成功实施,推动了我国在石油,天然气,矿产和工程机械等多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在深井钻探技术,自动化设备,钻井液的创新等方面,我国的技术水平已经走在了世界前沿。
这口突破万米深的钻孔,不仅是一次技术的突破,更是一次思维的革命。它让我们意识到,地球深处不止是困难重重的“禁区”,更是充满未知与机遇的宝藏库。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或许能深入探索地球的每一层,揭开更多关于地球,关于人类历史的谜团。
过去,我们只能仰视那些世界级的技术成就,但今天,我们不仅迎头赶上,还在某些领域实现了超越。未来的挑战依然巨大,但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努力,我们中国必将在更深,更远的领域创造更多的奇迹。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相关文章
金融界2025年7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数据查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2025-07-26 0
金融界2025年7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力晶积成电子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测试键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4...
2025-07-26 0
互联网大厂贪腐案中,竟也出现了《人民的名义》的同款细节。7月24日,上海警方通报了一起互联网企业高管收受商业贿赂案:自2023年7月以来,上海某互联网...
2025-07-26 0
大众网记者 仇艺畅 高慧 威海报道7月26日,2025土木工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发展大会在威海临港区召开,力试(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华北东北市场负责人...
2025-07-26 0
2010年有个CBA球员没比赛时要到县城楼盘站台,出场费两万。这事听着不对劲,后来才知道背后另有隐情。俱乐部商务权被体育局拿走了,赞助商少了三分之一,...
2025-07-26 0
中国发电量不是全球第一吗?为啥还要花1.2万亿巨资,去建造堪称史诗级难度的雅江水电站?你们有没有想过,中国其实很缺电?咱们发电量虽然排第一,但不代表咱...
2025-07-26 0
[中国,上海,2025年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举行。当日,在 “人工智能标准化国际合作论坛”上,广汽集...
2025-07-26 0
中新网重庆7月26日电(何蓬磊 应佳丽 26日,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书博会 主要活动之一——2025网行者大会在重庆市南岸区开幕。7月26日,...
2025-07-2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