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正高级工程师李霞:我国地质公园数量全球领先 近三成遗迹待保护|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百科大全 2025年07月06日 00:15 1 admin
中国地质科学院正高级工程师李霞:我国地质公园数量全球领先 近三成遗迹待保护|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传承地质魅力·续写文明华章——推动地质公园与生态文化多样性融合发展”主题论坛上,中国地质科学院正高级工程师李霞作主旨发言。她指出,我国地质遗迹保护成效显著,地质公园数量全球领先,但部分领域和区域的保护短板亟待补齐。

李霞介绍,截至2025年4月,全球共有229处世界地质公园,我国以49处居全球首位,占比近20%,覆盖面积近7万平方公里。

中国地质科学院正高级工程师李霞:我国地质公园数量全球领先 近三成遗迹待保护|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李霞作主旨发言

地质遗迹是地质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过去十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支持下,科研团队完成了全国31个省份7268处重要地质遗迹的普查,并按行业标准进行分等级记录与评价。从资源分布看,6个省份拥有超过300处地质遗迹,其余省份虽数量较少,但均为全国地质遗迹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保护现状,李霞表示,目前我国73.2%的地质遗迹已得到保护,其中约50%的重要地质遗迹依托其他自然保护地体系实现保护。但仍有近30%的地质遗迹未纳入保护范围,成为未来保护工作的重点。

从类型看,水体地貌景观类地质遗迹保护程度最高,而基础地质大类(如构造地貌、岩石地层剖面等)保护率仅为50%,保护需求迫切。

2019年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后,如何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实施科学分级管护成为核心挑战,而地质遗迹保护与地学研究是破解这一挑战的关键。李霞以梵净山为例说明,地质构造、水文特征、土壤条件等地质因素直接影响生物栖息地环境,地质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存在深度关联。

针对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她提出三大地学支撑路径:构建基于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单元等数据的多维分级管理模式;依托“天空地人网”立体化监测网络,强化对水、土、地质灾害的动态监测;推进数字化管理,利用三维地质数据支撑保护地范围圈定、生态廊道连通性评估等精准管理工作。

李霞表示,将在国家林草局支持下,持续强化地学支撑,推动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提质增效。聚焦生态系统稳定性,开展地质多样性详细调查,深化水文、土壤、地质灾害等专项研究,助力地质公园申报评估与研学路线设计,并依托生态感知系统构建“地质+”大数据管理中心,实现保护监测的多元化、实时化与可视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张警 徐涛

图/杨涛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