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不堪入目的新型“擦边”曝光:父母给不了的爱,AI来给?

抖音推荐 2025年07月05日 21:46 1 admin

你能养大学生,我不能点男模吗?”

你喜欢我,你是在和我表白吗?”

你敢信,这是一个年仅10岁的女孩和自己的“AI男友”的聊天记录?

2025年1月,一则由新兴产物“AI软件”引起的新闻惹得无数网友议论纷纷,连央视网也专门发视频提出警示。

不堪入目的新型“擦边”曝光:父母给不了的爱,AI来给?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网友偶然间发现自己10岁的妹妹使用近几年爆火的AI聊天软件;

扮演着恶毒女配、千金大小姐等等角色,和自己创造出来的虚拟男友恋爱。

在聊天过程中,小女孩对虚拟人物提出“揪住她的头发扇她巴掌”、“拿着刀划她的脸”等等要求,让人看了简直触目惊心。

据了解,小女孩在这个软件中有几十个聊天对象,在她参与的这无数条剧情线当中,出轨成为常态,露骨语言更是张口就来。

不堪入目的新型“擦边”曝光:父母给不了的爱,AI来给?

面对这样不堪入目的“新型擦边”,我们不禁要问:这类软件的青少年模式去哪了?

央视网的记者对市面上类似的五款AI聊天软件做了测试;

每个软件都会在打开界面时跳出青少年模式开启窗口,但是这个窗口的关闭,只需要手指轻轻一点。

我们都知道,目前的游戏软件、直播打赏等等都推出了青少年保护和实名认证模式,意在减少青少年对于这些娱乐软件的接触。

不堪入目的新型“擦边”曝光:父母给不了的爱,AI来给?

但是,近年才出现的AI并没有进入被管控的行列;

这些软件的年龄限制形同虚设,多少人还不知道,这些软件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新时代的“魔童降世”

不进行年龄分级的娱乐化产业,到底会让孩子变成什么模样?

一位网友现身说法:

暑假带了一个五升六的小班,上课讲到了一个短语have/do sports(做运动)的时候,下面的男生哄堂大笑,没有一个人认真听课。”

不堪入目的新型“擦边”曝光:父母给不了的爱,AI来给?

另一个当老师的网友说:“前几年带了六年级,几个男孩在讨论那一次数学考试没考好;”

其中一个男孩说:‘神啊,在我妈揍死我之前给我个女人吧!’”

不堪入目的新型“擦边”曝光:父母给不了的爱,AI来给?

还有一个姐姐,在去采耳店采耳的过程中,听到旁边一个11岁的小女孩跟采耳师对话;

炫耀自己和男朋友发生了关系,还没有做避孕措施,因为对方说“我们还小,肯定不会怀孕的。”

不堪入目的新型“擦边”曝光:父母给不了的爱,AI来给?

2023年3月,一个网友在自家楼下拍到两个小学生恋爱,男生扭扭捏捏说着“老婆我错了”,女生则在旁边命令:“你跪在地下。”

越来越多的例子正在不遗余力地告诉我们,娱乐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恐怖;

恐怖的是让他们过早地接触了成人化的娱乐,在一个三观还未完全形成的年龄段里,用着成人化的娱乐伤害自己、伤害他人。

不堪入目的新型“擦边”曝光:父母给不了的爱,AI来给?

而这其中,影响最大的也是最深刻的因素,就是道德边界的模糊。

就像是AI聊天、网络评论、游戏CP等等行为,当其与家庭社会教育产生冲突后,孩子会自动对其进行合理化掩饰;

例如“这些都是假的,不算真的恋爱”,或者“有人喜欢我,这是好事”。

长期的合理化导致的结果就是道德边界模糊,将虚拟感情和网络空间肆无忌惮的发言扯进现实之中,最后一步一步跌向认知的深渊。

情感归因的偏差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教授刘永谋,在面对AI软件为未成年人带来的风险时这样分析道:

“AI聊天软件的应用,说明了它的技术其实已经深入到对人精神的操控和改造了。”

“作为一个需要盈利的软件,它的内部肯定是有引人成瘾的机制的。”

我们可以看到,AI的响应速度是很快的,而且还能将用户高高捧起,按照用户的需求去定制一个陪伴对象,这就可能造成情感上的过度依赖。”

不堪入目的新型“擦边”曝光:父母给不了的爱,AI来给?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作“归因偏差”,指的是个体在认知某种事物时系统地歪曲了某些信息,导致了认知过程的局限或错误

这样的归因偏差在情感活动中尤其能够凸显。

因为人类是具有丰富情感的动物,也非常擅长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在没有生命的物体上。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知道AI是算法、是人类智慧的集合体,是一个虚假的冰冷的机器。

但是情绪更加敏感丰富的孩子们却不知道,他们遇见了拟人化的AI,或许会判断其具有着真实的情感,从而获得乐趣和慰藉。

不堪入目的新型“擦边”曝光:父母给不了的爱,AI来给?

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现实生活中孩子被安慰、被爱抚、被需要、被看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才从AI处填补空缺。

说到这里,很多家长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己身,看看家庭之中到底出了什么样的问题,让孩子如此依赖一个虚拟软件呢?

过渡客体的扭曲

你家的孩子在小时候有没有一个特别喜欢的物品;

比如一个枕头、一个小玩偶这样的抚触物,一定要抱着它才能睡觉,走到哪里都要带着,脏了也不允许清洗?

大人们或许并不理解,这些东西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不堪入目的新型“擦边”曝光:父母给不了的爱,AI来给?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科尼特提出的“过渡客体”概念指出:

婴儿会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对某一物体产生情感依赖,进而产生一个从“与母共生”到“独立个体”的心理变化过程

简而来说,就是婴儿本就需要母亲提供安全感,但是婴儿与母亲注定要分离,所以就借着这个过渡客体来缓解分离焦虑,并建立起安全感。

如果你的孩子并没有建立这种稳固的安全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焦虑和低归属感;

不堪入目的新型“擦边”曝光:父母给不了的爱,AI来给?

那么AI的拟人化聊天和互联网小众群体的发展,就会代替简单的抚触物,作为你孩子的新的过渡客体。

但同样地,这些成人化娱乐内容并不是简单的抚触物,它们会性化、工具化、矮化你的孩子,破坏过渡客体的原始功能。

没有安全感——负面情绪——AI安慰——擦边强化——更深依赖……

这样的死循环,不能再让孩子往里跳了。

当互联网成为了青少年戒不掉的“奶嘴”,或许我们不应该第一时间恐惧、愤恨于这些前沿技术,因为技术只是工具,而使用工具的是人类。

你的孩子需要的,到底是爱情、亲情、还是安全感?我想,每一个家长都应在心中有自己的答案。

-The End -

作者-专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不堪入目的新型“擦边”曝光:父母给不了的爱,AI来给?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