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惠民红包变资本镰刀:为啥你永远抢不到消费券补贴?

健康生活 2025年07月03日 11:00 2 admin

你最近买了国补消费的东西没?

惠民红包变资本镰刀:为啥你永远抢不到消费券补贴?


有没有感觉好像真还没便宜多少啊?或者甚至感觉到有些东西咋还越补越贵了呢?


当本属于你的优惠被补到商家的口袋里,这里面的账啊,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不知道各位发现没,最近的财报季啊,各大巨头的第一季度业绩简直亮瞎眼——尤其是电商、本地生活、手机家电圈的大佬们,营收呢那是齐刷刷两位数往上窜,利润呐更是夸张,有的平台的净利润增速,直接甩开了营销费用两三倍,属实活久见。表面上看,消费券、国补这些刺激政策好像效果拔群,平台GMV涨得飞起,但背后藏着的猫腻,可比电视剧还精彩。


先说说消费券套现这事儿,咱们打工人一年工资啊,人家只用半个月就给你薅到手了。


上海一家德克士的店长,发现闲鱼上有人倒卖「满1000减300」的消费券,立马化身「薅羊毛大师」——花760元买券,让卖家转700元伪造流水,然后在店里随便生成个千元订单,扫码核销后,300元补贴直接到账。


没出餐、0成本,每张消费券净赚240元,不到20天撸了13.7万,多少人一年都挣不到。


这还纯靠人力,没上科技。


去年的广东有三个「大聪明」,用非法软件改IP批量领券,再找自家店铺虚构交易,短短时间套现14万多。现在网上一搜,满屏都是「消费券套现教程」,黄牛党更是玩出高科技:改IP、批量注册、自动抢券,整套操作比程序员写代码还溜。小商家跟着掺合,大平台也装糊涂,好好的消费券,纯纯成了黄牛和商家联手割韭菜的工具。


要说更绝的,还得看国补背后的「价格戏法」。


某平台净水器就是典型例子:国补前卖2599元,用完优惠券2318元就能拿下;结果一纳入补贴名单,价格直接蹦到2999元——说是补贴,实则让消费者多掏好几百,平台还能顺走国补的钱。


家电、手机圈更是集体演都不演了:去年双十一不到4000元的冰箱,今年借着国补换新涨到4399元;手机厂商更鸡贼,早在没纳入国补时就先涨价200-500元,等补贴下来,热卖的旗舰机直接齐刷刷冲上5000+。


最离谱的是,以前平台搞促销真金白银补贴,现在有了国补,直接撤掉原有优惠,用补贴充数——说是给消费者省钱,实则把国补当自家油田,消费者却发现东西越来越贵,补贴根本没落到实处。


这下知道巨头们为啥营收、净利润涨得飞起了吧?


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发了1400亿补贴,今年只会更多,可这些钱却没多少进消费者口袋。


发改委虽说多次点名要打击「先涨价后打折」,但巨头们早有准备:手机涨价说是「供应链成本高」,家电调价说是「原材料上涨」,反正理由一大堆,真监管时查起来比登天还难。


即使小商家套现,不小心被抓典型,大平台玩这种「高级骗补」也无伤大雅,有的是一堆法务、律师给擦屁股。


说白了,消费券和国补本是给经济打气、让老百姓得实惠的招儿,现在却成了某些人眼里的「唐僧肉」——黄牛靠技术漏洞薅羊毛,商家靠虚假交易赚快钱,平台靠价格套路套补贴,最后苦的还是普通消费者。


当「日赚一个小目标」成了巨头常态,当「先涨价后补贴」成了行业潜规则, 国家好好的惠民政策,直接变成了少数人狂欢的「套利游戏」。


但毕竟,消费复苏的根基从来不是财报上跳动的绿色数字,而是老百姓敢花钱、能花明白钱的底气——那才是咱们消费市场该有的健康底色。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