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普惠”并非一蹴而就的浪漫故事,而是由无数“小事”组成的系统工程。在医疗AI的赛场上,又一家大厂开始全力冲刺。6月26日,进入医疗领域11年后,蚂...
2025-07-03 0
水之利,万物生。从驯服岷江的都江堰滋养天府沃野,到三峡大坝截断云雨成就高峡平湖,水利工程始终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谋求发展的智慧结晶。每一项工程,都承载着时代的使命,谱写着人类改造自然、善用自然的壮丽篇章。
2025年6月30日,文得根水利枢纽的一渠碧水,历经391.036公里的蜿蜒跋涉,在引绰济辽输水工程PCCP管线段末端出水口掀起澄澈浪花,汩汩注入通辽市莫力庙水库。
鸟瞰文得根水利枢纽
巍然屹立于祖国北疆的文得根水利枢纽,这座凝聚着数代人智慧的水利工程,自此将源源不断地向兴安盟南部地区及西辽河流域输送源头活水,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站在文得根水利枢纽大坝极目远眺,1358米长的主坝如铜墙铁壁锁钥河谷;坝下发电厂房内,机器轰鸣,将奔腾的水能转化为电流,飞驰千里;库区碧波之上,鱼群自在腾跃,与远山间银色剪影般的风电塔共同勾勒出一幅发展新画卷。48米高的巍峨坝体,将绰尔河深情揽入怀中;19.64亿立方米的浩瀚库容,宛如草原托举的“蓝色琥珀”,在骄阳下折射出璀璨光芒。
文得根水利枢纽大坝如铜墙铁壁锁钥河谷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的核心“水塔心脏”,文得根水利枢纽集供水、灌溉、发电等功能于一体,惠及兴安盟、通辽市8个旗县市区及10个工业园区。它不仅是国家水网建设的关键落子,更承载着沿线300多万群众对“水润万物”的殷切期盼,以多维效益为蒙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注入强大动能,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内涵。
锁钥安澜:选址智慧
文得根水利枢纽坝址所在地,曾是一片未经雕琢的自然净土。
峡谷两岸,丘陵连绵起伏,宛如大地舒展的坚实脊梁,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变迁。绰尔河恰似一条灵动的银色丝带,在峡谷间蜿蜒穿梭,一路奔腾呼啸向南而去。
文得根山峡谷地形得天独厚
选址于此,绝非偶然。在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上游90公里处,绰尔河河道骤然收窄,为水利枢纽的诞生埋下伏笔。这里的河谷宽度仅为上下游的三分之一,两岸山体岩层坚硬,形成天然的“咽喉”之地,宛如大自然为拦河建坝预留的地质密钥。
早在20世纪50年代,首批水利勘探队员踏入这片秘境时,便为文得根山峡谷得天独厚的地形所震撼。水利专家在《松花江、辽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中说明:“文得根坝址集地形之利、地质之优、库容之大于一体,实为松辽流域水资源调配的战略支点。”
然而,从发现优势到利用优势、发挥优势,跨越了半个多世纪。2017年11月27日,当项目初设批复文件最终下达,曾参与其中的水利工作者激动得双手颤抖——这标志着引绰济辽工程前期工作圆满收官,正式步入建设实施阶段。
从地图上看,文得根的选址更体现着“空间均衡”的治水智慧。这里恰是蒙东地区水资源“北富南贫”的转折点:北部绰尔河年均径流量达20.89亿立方米,而南部通辽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185立方米,为全区平均水平的58%。
文得根水利枢纽浩瀚水面
工程建成后,骨干工程末端多年平均供水量4.36亿立方米,其中向兴安盟供水1.49亿立方米,向通辽市供水2.87亿立方米,相当于在西辽河平原重塑20个西湖。这种“以丰补枯”的调配方式,正是对“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生动实践。
从宏观战略布局来看,文得根水利枢纽的选址更是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枢纽雄踞绰尔河中游关键节点,通过拦蓄绰尔河水,能够灵活调节下游水势:在丰水期,拦蓄多余的河水,化汹涌为安澜,守护下游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在枯水期,则释放甘霖,保障工业生产、居民生活以及农业灌溉用水。
充足稳定的水源将激活工程沿线工业园区,吸引众多优质企业入驻,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此外,水利枢纽周边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人文景观,也将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铁骨匠心:攻坚突破
修建水利枢纽,关键是筑坝。
时间追溯到2018年隆冬,零下25℃的严寒中,第一车滚烫的沥青混凝土倒入心墙浇筑仓,建设者们呼出的白气与蒸腾的沥青雾气交织升腾。文得根水利枢纽作为引绰济辽工程的核心部分,迎来了全面建设的重要时刻。
那一刻,建设者眼中闪耀着激动与自豪的光芒,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怎样的重大历史使命。
大坝沥青混凝土心墙建设
建设过程中,诸多技术难题如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横亘在建设者面前。但文得根水利枢纽顺利建成,是无数建设者必须达成的目标。
挑战首先来自严苛的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部分区域岩层坚如铁甲,令常规设备束手无策;局部地段土质松软,塌方风险如影随形,严重威胁着人员安全与工期进度。而水文条件同样严峻,绰尔河丰枯分明:雨季洪流汹涌,猛烈冲击施工设施;旱季水量匮乏,但气候条件同样掣肘工程推进。
面对如此艰巨的挑战,攻坚克难,智慧先行成为必然选择。经过深入科学论证,主坝结构由原定的粘土心墙砂砾石坝优化为性能更优的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48米高的坝体中,2.2米厚的沥青心墙宛如一条深埋于砂砾石坝体中央的“黑色巨龙”,肩负起大坝防渗的核心重任。这种结构在-40℃至70℃的极端温差考验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延展性,完美适应当地严酷的气候环境。
而要将这一方案转化为坚固实体,施工质量控制堪称“毫米级的艺术”:沥青混凝土的拌合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在160—180℃之间,每车料都要进行针入度、软化点检测;心墙摊铺时,摊铺机的行进速度误差不能超过0.5米/分钟,以确保每层60厘米的摊铺厚度均匀一致;碾压过程中,双钢轮压路机需沿心墙轴线方向往返碾压8至10遍,压实度检测频率要做到每200平方米一次。
工人在大坝上游浇筑护坡混凝土
“当地砂砾石资源丰富,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所需的砂砾石可就地取材,节约了不少建设成本。”引绰济辽公司文得根枢纽分公司工程建设部经理介绍说。特别是大坝上游护坡型式优化及消浪技术研究,在国家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中成功立项并得以实施。
如何铸就百年精品?引绰济辽公司邀请国内大坝建设领域的“最强大脑”,为工程提供最有力的技术支撑。河海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受邀前来,联合开展课题攻关。水利部水规总院及水利专家对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现场“会诊”,提出解决方案。
“在文得根水利枢纽建设中,开展多项技术攻关和新技术应用,系统解决了工程建设中的复杂技术难题,优化了工程设计,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施工安全和质量。”引绰济辽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引绰济辽工程已获得授权专利39项、软件著作权8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编制地方标准1部,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0篇、SCI3篇。
在主坝建设过程中,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大规模的土石方工程,建设者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大坝基础处理工作如高楼筑基,容不得丝毫闪失。建设者详细勘探,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对于软弱地基,采用深层搅拌、灌浆等技术进行加固,使其能够承受大坝的巨大重量。
2022年11月4日,文得根水利枢纽试验性下闸蓄水
昼夜间,施工现场2000台大型机械轰鸣不断,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设备协同作业,土石方分层填筑、精密碾压。手持检测仪的工人,如同严谨的雕塑家,确保每一寸坝体坚如磐石。当最后一车砂砾石碾压成型,晨曦中的大坝轮廓分明。那些寒夜浇筑沥青心墙的坚守,那些用BIM破解地质谜题的昼夜,都凝固成坝体的永恒记忆。
如今,文得根大坝挽起滔滔绰尔河水,汇成一方静谧的“蓝色琥珀”。随着西辽河流域在调水的滋养下化为绿洲,工业园区因水而兴,这座用智慧与汗水铸就的雄伟工程,最终会让“水润万物”的梦想在北疆沃土上照进现实。
慧眼千眸:科技守望
在文得根水利枢纽,智能化监测系统宛如一双双敏锐的眼睛,时刻守护着大坝的安全。它是现代科技与水利工程完美结合的结晶,为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自2022年11月文得根水利枢纽下闸蓄水、2024年6月水电厂并网发电以来,枢纽工程的灌溉、发电、防洪功能日益显现。为保障工程长效安全运行,引绰济辽公司着力打造信息化平台,围绕水雨情测报、大坝安全监测等,构建起贯通“雨情、水情、险情、灾情”的“四情”防御体系,为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四预”目标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文得根水电厂
“大坝‘肚子里’内有乾坤。”中国水电十五局文得根水利枢纽工程总工程师介绍,“为保证大坝安全,我们应用了许多高新技术。例如,已埋入大坝内部的三根应变光纤,可通过光信号实时感知心墙形态;遍布枢纽大坝、溢洪道、引水发电系统、副坝及鱼道等关键部位的渗压计、位错计、测缝计、单向应变计等727支安全监测传感器,如同灵敏的神经末梢,自动采集渗压、位错、裂缝等关键数据,经由6个观测房汇聚至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大坝运行状态的全方位、实时智能感知。一条拦水大坝如同一个横卧的巨人,每一根神经都用高科技进行了全副武装,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提升了大坝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
文得根水利枢纽总控室
大坝内部安全监测数据由自动化系统采集完成。大坝外观及其它部位的安全监测则定期通过水准仪、全站仪、棱镜、水准尺等仪器进行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外观测量。此外,大坝还设有安全监测系统,在库区内布设多个监测点。一旦坝体出现变形、渗漏或沉降等异常情况,相关数据将实时传输至调度中心。
“我们在库区范围及水库上游共设置28个监测站点。”引绰济辽公司文得根枢纽分公司水情专工介绍道,“通过水雨情监测系统实时收集雨情信息,结合降雨量计算来水量,为枢纽的科学调度提供数据支撑。”
工作人员察看文得根水利枢纽水质监测仪器
走进文得根水利枢纽调度中心,大屏上清晰展示着实时水位、库容等关键数据。这里已集成水雨情、水质、大坝安全、视频监控等多套智能系统,依托物联网和大数据,为防洪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工作人员在调度中心即可‘键’控百里,一‘触’而就,实现远程遥测、监控与调度一体化。”引绰济辽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描绘的智能图景已然清晰——一个功能全面、操作智能的前沿管理平台正从蓝图走向现实。
水润北疆:利在千秋
如今的绰尔河畔,文得根水利枢纽的巍峨坝体拔地而起,成为守护安澜的坚实屏障。洪水过境时,枢纽的调蓄功能宛如一柄精准的“防洪标尺”。通过科学调度,有效削减洪峰,为下游城镇乡村筑起安全防线,大幅降低洪涝灾害威胁。
文得根水利枢纽溢洪道
同时,储排的自由操控,可让汹涌的水源稳定释放,将大大提高下游灌区农田的灌溉保证率,为区域粮食安全提供用水保障。坝下发电厂房内,发电机组的持续运转,将奔腾水能转化为清洁电力。年均8315万千瓦时的发电量,不仅点亮万家灯火,更以绿色动能驱动区域产业升级,减少碳排放,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2024年6月21日,文得根水利枢纽机组正式并网投产发电
未来,这座北疆“水塔”的脉动将更深沉有力:随着持续引调水,西辽河有望重现稳定生态基流,串联起绿色生态廊道;绰尔河下游灌区沃野绵延,现代农业图景渐次铺展;绿电网络延伸,支撑产业向更高端、更清洁迈进,也将为“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力量;因水而兴的城镇与乡村,将绘就人水和谐、繁荣共生的北疆新画卷。
正如古人所言:“水利兴,天下定;水利强,国家盛。”文得根水利枢纽,正以“锁钥安澜”之姿,引绰尔河清流,泽被蒙东沃野,持续书写“水兴百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王永生 刘也 通讯员 梁建
相关文章
科技“普惠”并非一蹴而就的浪漫故事,而是由无数“小事”组成的系统工程。在医疗AI的赛场上,又一家大厂开始全力冲刺。6月26日,进入医疗领域11年后,蚂...
2025-07-03 0
连日来,充电宝安全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近日,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反映,自己带的充电宝被禁止带上飞机,网友分享的现场图片显示,成筐的旅客充电宝在机场被拦下,...
2025-07-03 0
小米YU7全车提供了16个磁吸点位,其中包括专为纸巾盒设计的磁吸位置,位于中控屏后方。这种设计为车主提供了便利,使得纸巾盒能够稳固地吸附在车内多种位置...
2025-07-03 0
IT之家 7 月 3 日消息,CNBC 昨日(7 月 2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亚马逊将于 8 月关闭 Freevee 流媒体电视服务应用,并将相关内容...
2025-07-03 0
随着暑期来临,未成年人网络使用需求显著上升。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近日,网易游戏、腾讯游戏分别发布了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限玩日历(7月1日至8月3...
2025-07-03 0
前言特朗普的任务,是让“大而美”法案在7月4日前通过,马斯克的任务是生效前,把这项法案“打爆”。只剩最后2天,也是特朗普与马斯克的“生死对决”,马斯克...
2025-07-03 0
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7月3日,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问天量子)发布信息,由该公司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刘冬生教授团队攻克的国内首张芯片级后量...
2025-07-03 0
发表评论